江南之地可是肥差,那可是整個大契最富庶的地方。
這裡的官位怎麼可能會空缺出來呢?
可陛下金口玉言已經說了,總不可能讓他收回去的,但問題就在於位置是滿的,難不成還要別人來讓位置?
這樣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吏部的規定啊!
吏部尚書很是為難,也就來找羋天正詢問該如何了。
“陛下金口玉言豈能不作數?”
“本相聽聞,上次江南安撫使來信說,要在花河設府,不然就趁這個機會把花河設為花河府吧,讓土銘做第一任知府就好了。”
運河之亂後,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的花河,現在已經變成了重要的海運樞紐。
江南的糧食都要透過花河這個地方送往港口,然後乘坐海船一路北上。
江南安撫使也覺得花河這個地方越來越重要,所以就立即上書給了朝廷,請求將花河升為花河府。
升級為花河府之後,這一個小漁村就可以統領附近的幾個縣城了。
“丞相,一下子讓狀元郎直接擔此大任,真的合適嗎?”
吏部尚書有些驚訝的問道。
然而,羋天正卻笑了笑。
“本相看到狀元郎殿試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曰:格物致志知行合一!”
“他能有這般志向,肯定不是普通之人,倒不如讓他去試試,若是無法擔此重任在找得力官員替換掉便是了。”
聽到羋天正的建議,吏部尚書也是點了點頭。
“那就這樣辦吧。”
接下來,土銘順利的接到了花河府的任命。
他乾脆連同聚會全都推掉了,在燕京城裡都沒過夜,直接乘坐著軌道車去了海州港口。
然後坐著海船一路南下,抵達了花河府。
海運之上的便捷一覽無餘,土銘坐在船上看到了不少的海船來來往往。
自從王月征服了高立和倭國之後,他們與大契之間的三國貿易往來就變得密切很多了。
不僅僅是官方層面上的交易,在大契解除了海禁之後,不少的商人也開始跑起了民間海運。
以趙王月原本的想法,是想讓高立把多餘的糧食拿出來販賣給倭國,但很快大契商人就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把江南多餘的糧食賣到倭國,成本要比在高立收購糧食低的多。
從花河府直接去往倭國的航線,迅速的被這群商人給開闢了出來。
之後商人又發現,江南的綢緞在倭國也是特別暢銷的貨物,於是便有了更多的商人把大契的絲綢倒賣到倭國去了。
如此一來,海上貿易變得更加繁榮,花河府的商人更是直接開闢了專屬的航線。
這樣雖然讓大契的商人賺得盆滿缽滿,但卻是坑慘了高立。
原本在高立這邊能夠出口的就只有糧食,現在江南糧商一進來,就直接把高立商人打的節節敗退,他們只能放棄販賣糧食,跑到大山裡去挖人參了。
土銘抵達花河府,出了船之後他站在甲板上,看到的是碼頭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海船。
如此之多的海船就擺在土銘的眼前,他瞬間就想明白了,自己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
抽取商船稅!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