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邵陽之所以會寫這首詩完全是想起了歷史上對蕭禹的評述。
蕭瑀,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後之弟。唐朝宰相,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於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並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五次擔任宰相,又因故五次被罷免,嚴重時甚至被削爵貶出京城。貞觀十七年二月成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這也是一位飽受蹉跎的老者。
吩咐了一旁的侍女將寫好的詩交給臺上的蕭禹,可是剛給完就後悔了,自己今天這是怎麼了,怎麼這麼容易就被周圍環境所感染。難道這就是所謂青春期的躁動。不對啊,哥們我兩世加一起都快四十歲啦。
就當周邵陽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臺上的三人可就亂了鍋了。
“嗯,此詩不錯很符合老夫的心境,來來來,先讓老夫謄抄一遍”褚遂良拽著那首詩的一角,兩眼放光的道。
拽著另一頭的蕭禹頓時大急,想把這首詩拽回來,但又怕用勁過大把這張詩稿給撕了,好詩啊,想起了這些年的起起落落,蕭禹頓時將這首詩引為知己之作,就是可恨褚遂良這個老不要臉的居然跟自己明搶。
“褚登善,你個老不休的,還不快放手。”蕭禹怒道
坐在一旁的孔穎達有點看不下去了,一把攔住二人道:“沒見著下面的小輩們都在看著你們嗎。”
兩人往臺下看了一眼,頓時滿臉尷尬的松開了手。
褚遂良訕訕一笑道:“蕭兄切莫介懷,小弟也只是看到一首好詩,一時技癢而已。”
蕭禹也一臉假笑的擺擺手道:“呵呵,無妨無妨。”
這一幕畫面看的臺下眾人全都下巴掉了一地,說好的德高望重的呢,怎麼就變成兩個老潑皮打架了呢。
不同於眾人的驚訝,周邵陽卻是滿臉的苦澀,因為他的老師已經來到了他的面前。
看到自己老師滿臉怒氣的走到自己面前,周邵陽在心裡大叫一聲苦也,趕緊起身給老師施禮道:“學生見過老師”
孔穎達走到周邵陽面前也不廢話,揚起手就給了周邵陽一個後腦勺,打完後說道:“這一下打你不敬師長”
周邵陽一聽孔穎達這麼說心想,得,還得捱打。
還真讓周邵陽想對了。
“啪”
“這一下打你挑撥離間”
剛才下來的時候那兩個老家夥說什麼,古有二桃殺三士,今有立德一詩殺兩師。還說自己這個老師教的好。哼,氣死老夫了。
孔穎達想到這裡頓時覺得心有些悶,於是又給了周邵陽一個後腦勺。
“啪”
“老師,不是已經都打完了麼,怎麼還打啊”周邵陽委屈的問道。
孔穎達哼了一下道:“老夫被人氣著了,找你出出氣。怎麼著,你不高興啊”
周邵陽僵硬的扯了扯嘴角欲哭無淚的道:“高興,學生高興的很”
“嗯,這還差不多”說著又指了指臺上的毛筆道:“你詩才好,再給為師,和褚遂良一人寫一首”
看來是真氣著了,連褚遂良的名字都放著弟子的面說出來了。
“是,學生這就寫”
《途中早發》這首詩給褚遂良吧。
重新坐下,拿起毛筆,佔了佔一旁小婢剛剛研磨好的墨,左手拎起右手的袖擺,平穩了一下氣息後就開始動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