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四月十四,正好是純陽真人的誕辰,太原城東的純陽宮舉辦盛大的法會。我來到楊府後,還沒怎麼正經出過門,楊夫人遂令四位兒郎,帶我前去湊湊熱鬧,他們往年去過,就不去了。
太原城是一個狹長型城市,四周環繞兩丈多高的城牆,堅固厚實,防禦敵襲。都城被汾河南北貫穿,府衙位居中央,南邊是太廟和府學,東有純陽宮,西有白雲寺。
楊府位於府衙東北百步之內,我們一行人乘車出發,我和四郎一乘,其他三郎一乘,飛馳過汾河上的白虹橋,途經東市的勝利坊,長風坊,行了有大約兩刻鐘,才來到純陽宮門外。
一行人下車後,眼前一亮,一幢三楹的青磚門樓,巍峨矗立,造型古樸別致,雕龍鏤虎,飛簷翹角。門樓正中,高懸一金漆藍匾,書以“純陽宮”三字,兩邊各懸一副楹聯,上書“鬧市淨土開道化”,“雲中又聞洞仙歌”。
“這座牌樓,稱作‘三路五樓’,三路,意味著步入三清,五樓,寓意著五行俱全”,四郎自告奮勇地解說道。
我微笑著,朝他豎起了大拇指,他歡呼雀躍地東走西逛,像撒開蹄子的小馬駒。
此刻,宮門前廣場上,熱鬧非凡。
有小兒四處遊走,著白虔衫,腰繫青花手巾,挾白瓷缸子,賣辣菜、幹果;有素衫婦人,綰高椎髻,在簡易的茅草棚子下,呼喚往來,為茶客換湯斟茶;更有一些木製的搭棚,懸著各色風簾,寫著“橋東賈家瓠羹”,“孫好手饅頭”,“乳酪張家”……大多坐了個滿席,人聲鼎沸,談笑不絕。
我實在等不及,想要一嘗北宋美食,垂涎欲滴道,“你們可知什麼最好吃?”
二郎淡笑道,“梅姨別急,先讓四弟帶你去戲臺下坐著,略等一會兒,我們幾個幫你去買,到時大家邊吃邊賞戲,豈不有趣?”
經二郎一指,我才注意到東邊有個高臺,下面擺了數十張長條板凳,此時戲未開場,只稀稀拉拉地坐了幾人。
二郎這是要我先去佔個座,他們負責吃食,果然細心周到,我笑著朝他點了點頭。
四郎帶我過去坐下,探頭探腦道,“希望今日有場好戲!”
“一般會上演什麼?”我好奇問。
“純陽真人的誕辰,自然是說他的傳奇”,四郎眉飛色舞,侃侃而談,“也許是火龍傳劍,金闕選仙,劍仙斬妖,又或是黃粱夢覺,度劉海蟾……”
這人好像挺耳熟,我急切問道,“純陽真人叫什麼?”
“姓呂,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四郎一臉訝異道,“梅姨竟然不知,他可是頂頂有名的人物!”
我一拍腦袋,恍然道,“當然知道啦,八仙過海的呂洞賓嘛!”欺負我小時候沒看過東遊記嗎?那個時候的馬景濤,還是盛世美顏滴!
“啊,什麼是八仙過海?”四郎不解。
那尼,難道這個時候,八仙的故事還沒有流傳,只火了一個呂洞賓?
我只好將我記憶中的八仙,一一道來,跛足鐵拐李,漢將鐘離權,仙翁張果老,孤女何仙姑,叫花子藍採和,持笛少年韓湘子,皇親國戚曹國舅……不過說成是鄉野傳聞,讓他隨意聽聽。
哎呦喂,曹國舅好像是,北宋某個皇帝的大舅子吧,我這算不算劇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