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令公走後,我一本正經地在坐下,攤開論語一書,手裡摩挲著戒尺,淡淡道,“往日將軍對你們要求嚴格,我這個人就不同了,比較好說話,如果你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是不會輕易罰人的。”
楊家兒郎們齊聲喊是,不過表情不怎麼相信。
我一改溫和之態,正色道,“不過,你們剛才的表現,實在是太丟人了,開篇首義就背得亂七八糟,你們說這是誰的錯?”
兒郎們一時紅了臉,支支吾吾不肯答。
我望向大郎道,“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弟弟們還小,記不全也是有的,你這個當大哥的,怎麼也多讀了幾年書,本該循循善誘,卻不能指正錯誤,可見是功課荒疏了。”
二郎急切地想為他辯解,三郎見數落的不是他,稍稍鬆了口氣,四郎唇角一翹,一副等著看好戲的樣子。
大郎聽了我的指責,沒有我想象中的羞愧無地,只是面無表情道,“梅姨教訓的是,大郎受教了。”
“那今日就由你開始,讓我考考你的學問,以後也好給弟弟們樹立一個榜樣。”可沒那麼容易放過你,好不容易給我逮著機會,戒尺在手,還不把你拍飛。
大郎挺直了背脊,從容地點了點頭。
為了給他留點面子,我先挑了句最為popuar,問道,“三人行?”
“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恩恩,背得挺遛,看來不至於不學無術。我又問道,“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咦!他哪裡像不熟啊?我挑了句拗口的,繼續發問,“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不可能吧,我要把所有和“三”有關的,都問一遍,看你會不會串詞?
我連珠炮般地問道,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益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