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不移道:“都是因為你啊。。。。。。”
南方摸不著頭腦:“因為我?”
無根上人插言道:“是啊,因為你,你可知道你在廣陵的所為,對整個修行界有多大的影響麼?”
南方喃喃道:“我知道啊,從此儒家也能吸收百姓念力了,的確有點那啥,不過也不至於驚動各位宗師齊齊屈尊來見小子我吧?”
孟不移搖頭道:“非也非也,若只是儒家能收益,我們決計無需這般慎重,這件事裡其實最讓我們驚異的,是你能讓儒道墨三家修士,同時收獲大量百姓念力。這才是重點啊。”
南方有點奇怪了:“難道這裡面有什麼不妥麼?”
孟不移又搖頭:“不是不妥,而是太驚喜了,你終於讓我們各家在第二次大劫到來之前,看到了尋找到天道的希望啊?”
“第二次大劫?天道?這些又都是什麼鬼?”南方這回真的是一腦門子霧水了。
在孟不移和無根上人的耐心講解下,南方這才第一次對這整個修行世界有了個清晰了些的認識:
天地初開時,有天道應運而生,而後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道就此分為三個道種。
這三個道種成型後,一個投向西方而去,一個投向東方而去,中間的那個由於是最初的道種,分裂之後能量不足,就此留在了這華夏大地上。
不知過了多少紀多少年,這三個道種在世界上三處分別感孕出三個古老的文明,這就是三生萬物。
東方的道種感孕出文明出現的最早,西方的晚了幾千年。
而又直到數萬年之後,留在華夏大地上的那個最初的道種才終於回複了些能量,感孕出自己的文明來,也就是華夏族的先人。
感孕出華夏文明後,道種再次耗盡能量,便沉入傳說中的三十六重天最深處去了。
華夏最早的領袖三皇五帝他們,都善於透過兩種方式感應遙遠道種裡的天道指引,故而能使華夏文明快速發展。
一種是用易經佔蔔趨吉避兇,甚至權力繼承人都是靠易佔蔔來確定人選的。
還有一種,就是佔蔔繼位後,由天道所選之人在泰山封禪道種、引導天地元力,從而禦使各種大神通,為華夏去除隱患。。
可自從周朝立國,周公棄易崇禮,用君主嫡長子繼承製,取代了佔蔔選取國家權力繼承者,又將易經原文毀去。從此之後,就再沒人能有辦法感應到天道的指引了,沒了指引,想透過在泰山封禪來獲得天地元力也是沒了可能。
各家修士們後來也只好學著蒐集念力作為能量,勉強修行驅動神通。
之前曾有大能預言過,若失去了天道和元力,天人會有五衰,世間會有五劫。
所謂天人五衰,就是神仙大能會出現五種衰敗的徵兆,五種徵兆依次出現後,神仙死!
所謂世間五劫也是一樣,原本奉道的文明將會遭遇五次大劫,每約五百年會遭遇一劫,五劫之後又五百年,終劫至!滅世!
周朝其實在東周滅了之後就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時也就開始了第一劫的醞釀,果然約五百年後第一劫到來,這就是戰國!
這一劫持續了整整兩百餘年,打破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大一統發展步履,鐵蹄踏踏、諸侯紛爭、民不聊生。直到秦國強人嬴政,在劫後重新一舉統一中原才算結束。
嬴政成了始皇帝後得知了五劫真相,便想重新集百家之能找回天道指引,避開後面的四次大劫,以保全大秦的萬世江山。
可重要的是,三皇五帝甚至文王的所著用來推演天道的各版易經,早被周公或毀或改了,哪裡還有人能佔蔔推演。
唯一的可能,就是集齊六位修士,在泰山封禪之地轉動天地樞紐,重開傳說中的三十六重天,去其中尋找道種。
而這六位修士,必須用六種不同的能量,才能相輔相成轉動樞紐,就是說他們必須來自不同的六家。而且每個至少都是要身負十萬人念以上的大宗師級修士才行。
而秦初時,百家裡能擁有大宗師級修士的,只有擁有武力的兵家和墨家,其他各家由於戰亂,至多隻有宗師級的修士。
秦始皇希望兵墨兩家的大宗師能與四位其他宗門的宗師一起,試試去封禪地運轉樞紐,沒準能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