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的第一段為引子部分,散板、節奏自由。
師珏右手中指向內彈入,散勾一弦,曲調從低音區緩慢奏出,大跳音程以及同音反複的進行使旋律流暢而抒情,低沉渾厚的琴音,聲聲似奏在人們的心間,平靜的心湖乍起波瀾,蕩起一圈圈漣漪。
一股低沉肅穆的氣氛緩緩逸散開來。
絲絲縷縷的寒氣若隱若現,月色如霜,更添幾分清寂,雪色空濛,一片蒼茫中幾許殘枝敗葉,萬物凋零。
西風卷過,寒意浸骨,哆嗦打到一半的時候,人們突然愣住了。
有梅香在寒風裡浮動,浸染著徹骨的清寒之氣,分外的沁人心脾。
尋香而去,一片梅林,在此時,卻是開得如火如荼,美得驚心動魄。
朵朵梅花,小巧玲瓏,看似弱不禁風,卻是在風雪之中搖曳生姿,黃蕊白瓣,別有一番風骨與清逸。
……
師珏左手食指輕點十徽,右手中指向內彈入,勾三絃,泛音起。
琴曲進入第二段,同時也是音樂主題的第一次呈現。
本段全部採用清澈透明的泛音技巧演奏,音色顯得空靈、輕盈,極富美感;曲調來源於開始部分的引子,因而屬於遞進式的發展,附點節奏型的運用使得旋律更加跳躍、輕盈,賦予曲調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推動曲子向前發展。
寒風凜凜,一朵朵梅花卻更顯白潤剔透,片片花瓣恍若上好的水晶絲細細勾勒而出,每一個弧度都巧奪天工,在枝頭顫顫巍巍,翩躚出孱弱卻堅韌的舞姿,靈動至極,生氣勃勃。
……
風蕩梅花,輕輕舞玉翻銀。支撐株幹,縱橫折截西東。珠胎嫩蘂,數點天地心。亂紛紛的春色,偃蹇摩蒼龍,稜層兮癯骨敵寒凝,先開兮桃李縵傳名。
參差兮蟹眼椒眼,千枝萬杆,攢三聚五,得氣足者先開,鰲頭獨佔那先春。雙花可愛,璚苑聯芳。貴玉堂,珍仙品,淸香馥郁月微明。深得孤山盟。
......
這一特定的泛音主題音調又分別在第四段和第六段各變奏一次,由此形成了“三弄”。
“三弄”的基本曲調完全一樣,但其在音區以及泛音的對比色彩上卻有些微妙的變化,從而刻畫了出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使得梅花的形象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如在“二弄”中,第四段的主題音調第一次再現但音區卻移低了八度,中音區移到了低音區。
在“三弄”中,則又把“二弄”中的同音反複換成了八度跳躍,從而起到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效果。
曲調三次反複出現,就似古代的文人雅士在反複吟詩誦詞一般,久久縈繞在人們的耳畔,徘徊不去。
……
琴曲的一至六段為第一部分,是一個帶迴圈性的多段曲式,其特點是由同一主題與插部作輪回再現,造成連續的迴旋運動。
樂曲一開始便在低音區以散板形式奏出氣氛肅穆深沉的曲調,展現出一幅寒冬臘月的萬木凋零,唯有梅花鐵骨錚錚,迎寒而綻的畫面。
然後採用四、五、六度的大幅跳躍,使旋律的轉折富有層次,蒼勁有力。
第二、四、六段是迴圈再現的第一主題,以作為梅花高潔、雅逸形象的清越泛音在二、四、六段出現三次,故被稱為“三弄”。
……
師珏左手按弦,右手食指向外彈出,挑六絃,按音起。
第七段開始,至第十段是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