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發生火災的那戶人家姓君,祖上也是清平鎮的大戶,衙門裡頭還存有一份他家家譜的備份。人丁最是興旺的時候君家足有百來號人,那在清平鎮可是一時風頭無兩。”姜瑜心說的這些,倒是緒以灼不曾知曉的。
她問道:“君家可有後代留存於世?”
緒以灼問的自然不是君虞,如果君家曾經有過那麼多人,照理說已然成了清平鎮裡的大姓,鎮上應當還有君家人才是。
姜瑜心卻是搖了搖頭:“沒了,君家最是富庶的時候,將當時家主的嫡長子捧到京城入朝為官,就是這一手埋了禍根。君家以往都是做生意的,哪懂朝政,那位少爺的仕途一路靠錢開路,最多的供奉給了朝中一位異性王,結果異性王謀逆失敗,君家也跟著遭了殃,處死的處死流放的流放。過了約莫才七十年,清平鎮就只剩下一戶君家人了——就是後頭被大火滅門的那一戶!”
姜瑜心感慨了有一會兒君家這盛極而衰的運勢。
“清平鎮幾百年也就出了您這麼一位仙人,見證過火災的當事人確實已經都過世了。”姜瑜心過了會兒道,“但鎮中有個婆婆,她家祖輩上與君家有故,也就傳下來了些和君家有關的事。”
姜瑜心眼下帶著緒以灼去的地方,就是那位婆婆家。
轎子抬得很穩,幾乎感覺不到晃動,但速度並不慢,沒一會兒就抬著兩人穿過了小半個鎮子。轎子被放下後,姜瑜心先一步下了轎,走在前頭給緒以灼引路。
目的地是一處兩進院落,姜瑜心提前打過招呼,此時院門大敞著,從正門到後院,一路暢通無阻。
後院的天井裡,只有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坐在藤椅上曬太陽。姜瑜心小聲對緒以灼說:“林家婆婆今年九十二了。”
以古代的生活條件,九十二歲能是被供起來的高壽。
緒以灼態度謹慎了許多。
姜瑜心同緒以灼交代完,立刻滿面笑容地走到林家婆婆跟前:“林阿婆,久等久等,我給人把您帶過來了!”
“這就是你說的那小姑娘?”林阿婆的牙已經掉光了,說話漏氣,聲線更顯蒼老與虛弱。她顫顫巍巍抬起皺巴巴的手,指著走上前來的緒以灼。
姜瑜心側開身子給緒以灼讓道,也讓林阿婆能看得更清楚些。
“小姑娘長得真好,跟仙女似的。”林阿婆渾濁的眼上上下下打量了緒以灼好一會兒,樂呵呵道。
姜瑜心心想您面前這位可是活神仙。
林阿婆躺在傾斜的椅背上,緒以灼站著倒是方便她看了。緒以灼靜靜等阿婆誇了好一會兒,才問道:“婆婆,聽說您知道一些關於君家滅門大火的事兒?”
“是哩是哩,這些還是我祖奶奶同我說的,我祖奶奶又是從她奶奶那兒聽來的。”林阿婆道,“你這小姑娘年紀這麼輕,怎麼問起那麼久以前的事了?”
“我認識一人,可能是那戶人家的後人。”緒以灼面色自若,她也確實沒有說謊。
林阿婆點了點頭:“那戶人家確實有一個女孩兒活了下來……你認識的那個人,是想回清平鎮認祖歸宗嗎?”
“只是我自己想知道。”緒以灼眼睫低垂,“婆婆,麻煩您了,將您知道的事情同我說說吧。”
漂漂亮亮的女孩一副乖巧模樣,林阿婆沒有理由說出拒絕的話,也不再多問了,將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道來。
但畢竟是幾代傳下來的話,其中細節早已模糊不清。林阿婆只知當時君家的當家人叫君重光,是個溫文爾雅的讀書人,在父母亡故三年後,君重光外出遊學,又過了三年,他歸家時身邊多了一個腰間佩劍的女俠,姓李名叫隨安。
“君秀才路過廣寧郡須雲山的時候遭了山賊,被李女俠救下,美人救書生,他們二人回來沒幾日就喜結連理,當年也是一段佳話呢!”林阿婆道,“君家就剩下君重光一人,李女俠家中也沒什麼人,唯獨一個師兄過來探望過她,據說也是個模樣周正的俠客。兩人和和美美過著日子,君秀才後來去經了商,可能君家人在經商一事上都有些天賦在吧,君秀才經商可比他讀書強多了,眼見著家裡日子越過越好,沒幾年李女俠還生了個閨女。”
說到這裡,林阿婆嘆了一口氣,話鋒一轉:“君家自從敗落後,家中子弟沒有善終的。鎮子裡的人本來以為輪到君重光可算是苦盡甘來了,哪想得到後來又遇上了那檔子事,也許是老天要亡君家吧。”
緒以灼問:“君家那場火,事後也沒有查出來是怎麼起的?”
“應該就是雷劈了樹,樹又把屋子點燃了吧。君家院裡頭的那棵樹緊挨著主屋,想來火勢蔓延得太快,裡頭的人又剛巧被塌下來的房梁壓住,就沒有逃出來。”林阿婆又是一陣唏噓。
姜瑜心也在一旁補充,衙門的卷宗裡頭對火災的起因就是這麼寫的。
緒以灼大致能猜出現場是被偽造過的。雷是真的,李隨安不可能不反抗,修士在東大陸鬥法勢必會引來天雷。火也是真的,如果被凡人發覺君家滅門慘案是修士所為,牽扯因果更深,動手的人必然沒法輕松離開東大陸,肯定得製造點動靜掩人耳目,而火災就再合適不過。兇手走時偽造了現場,凡人查不出痕跡,即使有疑點,也只能歸咎為巧合。
最大的疑點莫過於君家夫婦身亡,而在如此大火中,他們躲在床底下的女兒卻好好的,等到別人將她救了出去。
林阿婆繼續道:“君家的閨女被救出來後,還在我家住了一段時間,畢竟君重光已無親人在世,俠客們又走南闖北的,不知該如何聯絡上李女俠的師兄。我家同君家有故,家中又有些餘財,便將君家閨女接了過來,可沒過幾日,那女孩兒就消失不見了。”
緒以灼抿了抿唇:“她那個時候……幾歲?”
“五六歲吧。”林阿婆不確定道,“總歸超不過八歲。這麼小一個孩子,也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兒,也不知道她一個人該怎麼活下去。”
五六歲。
君虞身上或許有些父母留下的錢財,或許有些娘親予她的防身之物,可是五六歲的孩子,又該怎麼穿越陽屬沙漠,怎麼渡過離斷江?
緒以灼從江清漸那裡聽說過一些君虞小時候的事兒,世外樓上一任樓主是在西大陸撿到君虞的,她確實是孤身一人,憑著從娘親那聽來的與仙門有關的只言片語,從清平鎮來到了西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