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
棠樾在青水多待了三天。
前兩天收拾房子,把雜物清出去,把遺物整理好,放進當年奶奶陪嫁的兩個大紅木箱中,再抬進閣樓。
這是棟老房子了,不少地方都已經老朽,一碰漆跟著灰一起掉下來,在腳下積成小小一堆。
棠樾把它們掃在一起,一抬眼,江亦行從門外進來。
江亦行對早市很感興趣,一連幾天都去集市上買早餐,再從屋裡搬出一張小木桌放在天井,攤開滿滿一桌,兩個人吃得胃裡暖暖的。
這幾天的江亦行意外地好相處。
沒有了在津南時的壞脾氣,也不對著棠樾橫眉豎眼,兩個人話說得很少,但氣氛還算融洽。
最後一天,棠樾帶江亦行在青水逛了逛。
青水歷史悠久,鎮上的民居也多是古建築,還保留著從前的特色。兩個人走走停停,一路逛過繡坊,染坊,舊時的書肆、家祠。
家祠外是一棵銀杏樹,足有十人合抱那麼粗,樹葉金黃,紋理通透,在秋冬時節的一片灰中顯得生機勃勃。
金黃的樹葉中夾雜著數不盡的紅,紅線下一塊塊小木牌是許多人的祈願。
每逢佳日,總會有人來這裡祈福結願。
一旁的木桌上放著空的木牌,一旁的紙上寫著兩元一塊,倒是不貴。棠樾不感興趣,粗粗看了一眼就移開了目光。
江亦行倒是像模像樣,上前翻了翻,選了一塊拿在手上。
棠樾:“你要寫?”
江亦行:“來都來了。”
真是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
出於禮貌,棠樾背過身,沒有看。
江亦行很快寫完,兩人走在路上,打算去夜市逛逛。
夜市同樣熱鬧。
一條街上煙燻火燎,滿是食物的香氣,還有揹著魚簍的商販,現買現殺,直接在隔壁的攤子上烤熟,只需要出加工費。
棠樾買了兩條青江魚,魚販嫻熟地用刀背刮掉魚鱗,手一翻一掀,魚鱗盡數除去。隨後剖開魚肚,將內髒取出,再撬開魚頭,將魚鰓一挑,被一旁的貓兒一口叼走。
整條魚直接放在鐵板上,不一會香味溢位。
魚肉烤出來鮮嫩彈牙,魚片焦脆鹹香,上面一層蔥花令人胃口大開,唯一的缺點是小刺太多,江亦行吃完一條要挑十分鐘的刺,一旁的棠樾已經吃完魚肉,紙盤裡只剩完整的魚骨。
江亦行:”……”
棠樾安慰他:”吃多了你也能做到。”
青水靠水,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的小溪裡放魚簍,幹煸刁魚,紅燒草魚,蘿蔔鯽魚,魚頭火鍋,棠樾從小吃魚,已經熟能生巧。
吃完魚,往前走幾步,又看見炸麻團的油鍋,裹滿芝麻的麵粉團子在鍋裡快速膨大,變得金黃,咬一口油酥噴香,脆而不膩。
吃完甜的再點一份香蔥豆腐,嫩豆腐在鐵板上煎至定型,劃開十字刀,撒上調料,豆腐裡裡外外都浸了湯汁,一口下去十分滿足。
青水的夜市比城市結束早很多,九點多就陸陸續續收攤了,兩個人沿路返回,今夜無風,是個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