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棠樾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適應學校的生活。
小鎮的課業遠沒有津南強度高,在青水,棠樾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但在這所學校,絕大部分同學在幼兒園就已經是雙語教學,每項科目的進度都比棠樾之前接收的快很多。
棠樾只好撿重點記下,回去了之後再做功課消化。
同學間也不像小鎮上那麼好融入,剛開學的時候還會有同學跟棠樾搭話,慢慢地,在察覺到趙秦伽對棠樾的態度後,他們就不怎麼跟棠樾講話了。
有時候上著上著課,會有人故意朝她扔小紙團或者筆,沾滿墨油的筆尖在棠樾的背後留下長長的彎折的曲曲線。
棠樾回頭,只看見趙秦伽臉上大大的、明晃晃的惡劣笑容。
其他人都低著頭憋笑。
棠樾也聽到有人背後議論她。
說她不是趙家的親女兒,女憑父貴,鳳凰男生的吸血蟲女兒。
棠樾不怎麼在意這些議論,她更在乎的是試捲上的成績。
第一次隨堂考棠樾的成績很差,連趙秦伽的名次都比她高。
課間趙秦伽晃到棠樾的座位邊,指著試捲上顯眼的紅色分數放肆嘲笑,棠樾沒理,奪回試卷繼續更正答案,只是握筆的指節用力到泛白。
回到家後棠樾把題目抄錄在錯題本上,一遍遍重複,一開始思緒磕巴,哪怕老師講過也需要重新梳理解題步驟,到後面逐漸流暢,答題的速度慢慢加快,直到所有試捲上的題目都被劃上勾,棠樾才回到床上藉著天際已經泛白的晨光睡去。
棠樾沒有比別人聰明,學習也只會用很笨的方法。
英文課本上所有的單詞都被背下來,不會的練習題就一遍遍重複,棠樾珍惜每一堂課的時光,老師留下的筆記被她反複拆解逐字吸收。
第二次隨堂考棠樾每門科目都及格了,不算多優秀,但是比起第一次已經算進步很多。
第三次、第四次、棠樾的名字越來越靠前。
在期中考的時候,棠樾的名字終於排上了她理想的行數。
棠樾鬆了口氣。
除了第一天棠樾是和趙秦伽一起上學,後面傅其明為她安排了專門的司機。
司機只要能保證她準時到校和安全回家,其他時候不會過多幹涉棠樾。
棠樾偶爾會讓司機帶她去市圖書館。
津南的圖書館寬敞明亮,高聳的穹頂下是一列列整潔幹淨的書架。在半山灣的日子裡,書是棠樾唯一的消遣。
天氣逐漸轉涼,天色也比之前暗得快很多,有時候會有驟起的小雨。
棠樾接到司機的電話,讓她在校門口等他泊車拿傘過來。
棠樾在校門口站了一會,看見寬闊道路的另一邊,另一所學校的人也放學出來了。
他們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有人淋著雨從好友身邊經過,惡作劇似的拍拍好友的肩;有人擠在一起,傘面在他們頭說笑笑;有人在雨中腳滑摔了個屁墩,周圍的人鬨笑開又很快把人扶起,擦幹書包的泥點遞還給他。
隔著雨點和擁擠的車流,棠樾也能聽到他們的笑聲。
鮮活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