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棠樾的成長同步的是棠棣的變化。
她不再活潑,變得不愛說話,經常把自己關在閣樓畫畫,一畫就是好幾天。
她開始拒絕棠樾的靠近,讓棠樾搬出了自己的房間,不再給她講睡前故事,不在再回應她的”我愛你”,甚至在一次棠樾喊她媽媽的時候,憤怒地推開了棠樾。
棠樾整個人從樓梯上摔了下去,摔懵了,趴在地上,楞楞地抬起頭,她哪裡都很疼,腿尤其疼,但她只是仰著頭看著棠棣,一聲都沒有哭。
一直到奶奶趕過來,將她抱在懷裡送去醫院,棠樾都沒再喊出那聲媽媽。
棠樾的成長就是這樣度過的。
兒時的美好只存在相片裡,真實的記憶裡,棠棣沒有愛過她,她也沒有父親,只有爺爺奶奶會抱她親她,在春天帶她去看金黃的油菜花,拿著蒲扇為她趕走夏夜裡惱人的蚊子,摘下第一片泛黃的樹葉給她做書簽,被裹得嚴嚴實實去掰屋簷下結冰的水柱。
棠樾上小學的時候棠棣離開了家。她對父母說要去到處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她一走好幾年沒有回來。她不給家裡寫信,也沒有電話,父母記掛她,給她打過去也是十個才接一個,沒講兩句就匆匆結束通話。
那幾年,棠樾總能聽到奶奶的嘆息聲。
每一聲嘆息後,棠樾都覺得奶奶佝僂的脊背更彎曲了。
2008年,春夏交接之際,西南地區的一場地震讓全國人民震慟。這場天災裡,無數人失去了生命,無數人失去了家園。那天下午,棠樾的學校停課了,大家彙聚在操場上,把面額不一的錢放進了捐款箱。
那天奶奶沒有來接棠樾放學。
棠樾一個人走完了回家的路,夕陽在她身後,像鳥兒泣血。
棠樾推開家門,爺爺奶奶就在堂屋,他們沉默坐著,沒有像往常一樣笑著說”回來了”,奶奶的手裡握著一支電話。
那天下午,他們接到電話,棠棣死在了這場地震中。
電話那頭的人說,棠棣是兩年前來到他們鎮上的,平時有空會給鎮上的小學帶一帶美術課,學生們都很喜歡她。
地震發生的時候她本來是能跑的,但是為了救一個女孩,她又回去了。
女孩活下來了,她沒有。
棠樾看見爺爺奶奶滿是溝壑的臉上眼淚縱橫,他們的精氣神好像一下子就被抽走,變得灰敗,和這座老房子一樣,彷彿隨時都能坍塌。
棠樾走過去,抱住她唯二的親人。
她也跟著他們流下了淚水,而她並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十歲的棠樾確信自己不是為了棠棣而哭,她對她沒有半分愛和懷念。
那是為什麼?
那時候的棠樾想不明白。
棠棣的骨灰沒有送回青水。
在兩位老人這麼要求之後,電話那頭的人很為難地告訴他們,他們在棠棣的遺物中發現了她的遺書。
遺書中棠棣說自己不想再回到故鄉,死後就將她的骨灰隨意撒在風中,讓她永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