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宇站在知恩院前,陽光明亮,和二條城的陰冷似乎隔了一個時代。延著石階而上,山門前有兩位遊客在門柱下閒坐,站在門廊的陰影裡,風吹過來,清冷,攜著樹葉香氣。
不巧,知恩院的大殿似乎在維修,庭院裡逛逛也不錯。
上坡左手有個紅色的亭子,這種紅摻了橘的色調,比正紅還要俏麗,還特別用白色來襯托。在日式冷色調為主的庭院裡忽然出現這麼少女風的亭子,實在出人意料。
佛教的宗派很多,知恩院屬於淨土宗,信奉人生本來就是苦的,寄希望於往生世界。它是京都最大的寺廟,有一口十幾人合敲才能敲響的巨鍾。
劉天宇本來就是來看園林的,所以沒聽到鐘鳴也不覺遺憾。
至於這個紅亭子,倒是讓劉天宇百思不得其解。
華國的寺廟喜歡在外牆上塗上不太鮮明的黃色,到了日本這個國度,黑,灰,冷綠,淡金為主色調,倒也體現了出家人的靜寂本色。
劉天宇和香純智子還有須佐從知恩寺出來,已經黃昏時分。
看到三三兩兩的遊人往靠山的方向走,劉天宇他們也跟了過去。
前面有和服女子婀娜的背影,讓人想到款款而行的花月美人。
看到和服才讓劉天宇有種置身異國的感覺,不是麼,在西貢的街頭看到奧代姑娘,在印尼的車中看到紗籠男子,在清邁的清晨看到佈施的人前面站著袈裟少年,那不經意看一眼卻永遠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在當時當地,那是種邂逅相遇的驚奇和喜悅。
走著走著,劉天宇的耳邊傳來吉他聲,循聲走過去,是一個依山傍著淺池塘的公園,街頭藝人在池前表演。藝人在各國都有,劉天宇對日本藝人的印象來自於網路,尤其是某音中游走四方的賣藝人。
聽了一會音樂隨意打賞了一張紅色軟妹幣,劉天宇和香純智子還有須佐來到了清水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清水寺裡沒有白娘子,線條優美的塔沿上站著數只黑色烏鴉。它們密集的身影把薄暮時的清水寺襯托得更加肅穆。煙雨初歇,黃昏來得比晴天更早,雖然天色還是亮的,紙窗後已映出燈盞暈黃的光。
幽暗的大雄寶殿中的佛像坐在更深的幽暗裡,燈下面目也不甚分明。
劉天宇慢慢走過時,看到一對年輕的男女身穿和服在佛像前祈福,女生穿著白色和服,繫著水紅色的腰帶,男生穿著黑色的和服。
這就是京都的魅力,很難想象在如今華國的古都,即便在古典園林裡,身著古裝的人出現看起來能如此和諧,人們會以為那是spay,不會想到是真實生活中的人。
而京都的女生穿上和服或浴衣,在劉天宇這個外鄉人看來,好象她們一直這麼打扮,舉手投足也自然,她們從小逢到隆重的日子就穿上和服,對於她們,和服並不是扮演,是禮儀服飾,又這麼好看,何樂而不為呢。
劉天宇等人走到後院石壁和懸崖之間懸空的舞臺上,遠處西山的天空沒有霞光,有白雲一朵悠然飄在青山之上。細腰的京都塔清晰可辨,天光太亮,從高處看京都城,現代風格反而懸浮在古典氣息之上。
走下舞臺,天色已昏黃,聽著山谷中傳來流水的潺潺聲,路邊的小小一排石像圍著紅布,古樸可愛。
抬頭往上看,清水寺的塔身在漸漸黯淡的光影裡展現出更清晰的剪影。
路邊石燈籠的光亮指引著向出口的路。
身後的風景雖讓人依依不捨,可人總是要往前走的。
不過劉天宇打定主意,之後一定要和周若蘭一起再來一次。
黑夜靜謐,有美相陪。
這一次一行三人沒再尋找什麼好久無人居住的房屋,而是入住了一家日本風情十足的酒店。
叫上一桌吃喝,吃飽喝足之後各自休息。
當然,在休息之前,美美的泡一個熱水澡那是必不可少的。
喜歡撿來的破碗是聚寶盆請大家收藏:()撿來的破碗是聚寶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