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藍鳳和小哥哥也不用分了。
調料這活誰也搶不走,所以小哥哥只能當自由人了。
她們有收錢包,直接綁腰上的,這次歸小哥哥了。
“是不是得起個名?”招娣提議,畢竟這次不是那種提著籃子做的小買賣了。
“對啊,真得起一個。陝西涼皮,不好不好,大傢伙都不知道陝西這地方,要不乾脆叫北京小吃得了。”藍鳳知道這名字很o,可是起一品居、美食府也對不上號啊,關鍵是這個時候的人對於北京這個城市有些異常的眷戀和嚮往。
招娣的表情有些一言難盡,把陝西涼皮安到北京身上,這叫張冠李戴吧。
“可以啊,以後咱們四個都要去北京上大學的,叫北京小吃沒『毛』病。”藍小哥哥的解讀角度有些清奇。
藍鳳差點岔氣,這讓她想起了那個笑話,鰻魚炒飯。
某位顧客去小飯店吃飯,點了份三十塊一碗的鰻魚炒飯,結果都吃的差不多了,一塊鰻魚都沒看到,怒了,找飯店主人要說法。
結果大廚出來了,很是理直氣壯,他叫鰻魚,他炒的飯就叫鰻魚炒飯,這沒『毛』病!
招娣、來娣也都有些驚呆了,還能這麼解釋。
不過小飯店的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牌子什麼的,還是找個紙殼子寫一下就好了。
還有幾樣商品價格,包括辣椒油,半勺一分,一勺兩分。
轉天一早吃過飯,藍鳳和小哥哥就去供銷社買東西了。
買大碗二十個,藍鳳也沒挑花樣的買,就買結實的,有些黃白『色』的外觀,在碗最上側有兩道藍『色』的邊,沒有任何花紋。
這也是這個年代最常見的碗了,比普通飯碗大一號,老百姓也叫二兒碗或是海碗。
盤子買的是白『色』的,中等和大盤子各十個,用以區分大小蓋澆飯。
筷子買了三十雙。
還買了十個小碟子,到時候放個地瓜或是雞蛋,這樣顧客不用佔手。
藍鳳和小哥哥將東西往家送了一趟,主要都是瓷器,怕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加上醬油、醋之類要買的都不少,都得捧著陶罐來。
所以一次肯定弄不回去的。
家裡來娣、招娣把那六個書桌也擦了一遍。
藍鳳和小哥哥不但買了碗筷調料,還要了兩個紙殼箱子。
回到家就開始做牌子,還有具體的飯價。
這活最後歸藍龍了,小哥哥還突發奇想,做了個移動招牌,也寫的是“北京小吃”四個字,粗體加大,然後找繩子綁棍子上。
“這樣我拿著棍子,別人就能看到了,可能就好奇過來吃了呢。”藍小哥哥覺得這主意很是不錯。
“哥,你這頭腦學啥橋樑設計啊,做買賣啊。”她家小哥哥很有商業頭腦麼。
藍小哥哥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腦袋,“這樣不用見一個就說,有好奇的再說,成功率會大點。”其實他想投機取巧了。
藍鳳卻覺得小哥哥不愧是學霸,都無師自通會篩選客戶了。
小哥哥這麼給力,她也不能落後啊,決定做辣椒油。
她家的辣椒油可是要收費的,為了讓它物超所值,藍鳳準備加料。
辣椒就要切兩種,一種是辣椒碎,一種是用摳出辣椒籽細細的切碎和辣椒麵似的。
因為辣椒油以後常用,再加上有油放幾天也不會壞。
所以藍鳳直接拿了個小鐵盆,辣椒麵鋪底,上面放辣椒碎,在上面是花生碎、八角研磨的細粉,還有鹽和味精。
燒油的時候往裡放兩根小蔥,小火將小蔥炸酥撈出,然後將油分三次倒入小鐵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