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士子只是揮了揮手,也不理他,反而是看向明心道:“小和尚,你也看見了,我其實乃是當朝太子,今日在這,我有幾個問題問你,回答的好了,我自有獎勵與你,回答得不好,你這和尚恐怕真就做不得了。”
“施主請問?”明心緩緩抬起頭,目光澄澈,眼中毫無畏懼。
“那好,第一問,我許你榮華富貴,入朝為官,你可願放下手中佛卷?”
“不願。”
“為何不願,為官者或執政一方,或謀劃天下,替眾生謀生,替天下謀福,可曾差了。”
“自然不差。”
“那你為何不願。”
“小僧才疏學淺,科考尚且困頓,何況為官,況小僧拜佛念經,亦是為天下眾生求福。”
“拜佛求福,虛而不實,於天下蒼生何益?”
“為官所求為生之福,小僧所求乃心之福,兩者豈可言孰輕孰重。”
“好,既如此,那你且聽我第二問,我許你百畝良田,自耕自飲,無稅收,無欺詐,你可願放下手中經卷?”
“不願。”
“為何不願?良田百畝,自給自足,出於世外,如若桃源,無蠅營狗茍之事,何曾差了?”
“良田雖好,但與小僧所求相差甚遠,非是小僧所求,故不願。”
“既如此,我有第三問,我許你一技之長,天下神工巧匠,任你挑選,非但衣食無憂,而且受人尊敬,你可願意?”
“不願。”
“為何不願?”
“執一而行,雖是真如之道,卻非我之道,故不願。”
“很好,第四問,我許你商賈通行,四方無阻,你可願放下手中的經卷。”
“不願。”
“為何不願?”
“商賈之道,非是小僧擅長之事,弗若念經,尚可替世人求福。”
聽到明心的這番回答,這太子笑了,倏忽間卻又勃然大怒,厲聲呵斥道:“你這和尚,這也不行,那也不願,我且問你,手中幹糧得自何處?”
“幹糧乃小僧化緣所得。”
“化緣所得,不過嗟來之食,我勸你自力更生,你卻不聽,似你這等人,於世人何用?”
面對著太子的厲聲呵斥,明心卻渾然不懼,其眼神在黑夜之中反而是越來越亮,看著太子認真的說道:“小僧化緣,替人消解心中鬱結,何談嗟來之食?如今這天下,政令通明,眾人各司其職,奉公者,守己者,為蒼生謀福者,為世人牟利者,各有分工。”
“小僧不過一化外之人,參禪打坐,閑來念經,所求不過是己身所惑,世人何須我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