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元想了想,如果是她……六國雖亂但苦的是普通人,又絕非貴族於是十分誠實搖了搖頭:“我覺得我應該不願意。”
那老者笑容更大,聲音也多了溫和:“這就行了,你只要記住他是我們大秦的國君,我們只要跟隨我們的國君走,至於其他人的話卑不足道。”
悟元想了想笑著點頭,也對,她是秦國人她要聽的、跟隨的自然是秦國的國君,在乎別人的說法做什麼?
六國王公貴族怨恨秦國的皇帝陛下滅了他們的國,但他們的國家不也是建立在一個又一個諸侯國之上嗎?
那些滅亡的諸侯國怨恨嗎?
若皇帝陛下並非秦國人,而是韓國人?燕國人?怕又是另一種情形。
這麼一想更覺得天佑秦國,歷代君主雄才大略,臣子是為王佐之才,君君臣臣同心同德,秦之百年更是孕育出了一個震古爍今的帝王,因他一人成就一個帝國。
隨著年齡、見識的增長悟元越發覺得那位皇帝陛下是再也不可能出現的人物。
閑暇時忍不住想皇帝陛下是什麼樣的人?身高多少?相貌如何?性格又是什麼樣?
還有那些帝國將領臣子又是什麼樣子?李斯、蒙恬、蒙毅、章邯、韓非、李信……
但也只是想想,因為她這輩子都不可能見到那些傳說中的人物啊。
悟元怎麼也沒想到她居然有這樣的運氣。
原來這就是始皇陛下。
悟元是生活簡單的姑娘,她也不願意活的複雜,有的事就異常幹脆直接,嗨,她又沒什麼腦子也就不玩什麼你猜我猜大家猜的遊戲。
但有的話,有的事她一輩子都不會跟人說起,比如她那明顯幹下了不得大事的師父以及最後在禁地機關匣中發現的書信,還有……皇帝陛下的事。
皇帝陛下是深沉隱忍的性格,她想象中是這樣,短暫的相處也是這樣,就連夢中他也永遠是抿著薄唇,隱忍寡言。
但是隻有悟元聽過他的夢話,只有一句,也只有四個字:我很抱歉。
——莊襄王也就是他的父親在死前召見了他,他們父子之間向來無話,燭影搖曳,沉默半晌後父親輕輕向著他招了招手。
嬴政邁步向他走去,最後沉默著跪在父親的床榻前,少年低垂著眼睫,眉目漂亮的過分。
莊襄王不喜歡他,趙姬……一個趙姬就是理由。
但他也知道長子嬴政該為秦王,帶領秦國更為繁榮強大,甚至是統一這片大地。
他沉默著看著自己的長子,他並不是合格的父親,到了最後也不必做一次合格的父親,意義不大。
莊襄王伸出了一隻手,這麼多年批閱奏書使得他的手有了一層老繭,他沉聲道:“秦國交給你了。”
嬴政抬眸,那雙眼睛深的令人心驚,他伸手握了過去:“好。”
不像父子,而是秦國君主之間一代一代的接力傳承。
我在位時做好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接下來的一切便交由你了。
如您所願,如我所願。
蒙恬曾笑著說過若有朝一日解甲歸田,就養些花花草草,沒事逗逗小狗小貓,想來又是不同的體驗。
李斯道這一生能跟隨陛下建立不世之業是臣的幸運,等將來休息了不如開個茶鋪,想來不會有什麼人敢白吃白喝。
還有他最看重的孩子。
——我很抱歉父親,秦不僅沒有千秋萬代,帝國不過二世,您和父輩所付諸全部心血建立的國家更是毀於一旦,而後世千秋萬代,想起秦便是一句殘暴嚴苛。
——我很抱歉蒙恬,你們為帝國付出了一切最後竟是那樣的結局。
作者有話要說: 我的理智告訴我應該客觀冷靜去看,也要寫寫陛下的過嘛,但是……我想了一遍我真覺得陛下唯一的錯就是死的太早了,好多政策還未落實,我想了半天發現陛下沒啥錯啊,受爭議的焚書坑儒燒的是六國歷史,以及私藏的詩,坑的是四百術士,阿房宮並沒有建成。
然後我放棄了,腦殘粉是做不到客觀的2333
別說我這個小渣渣了,就連司馬遷寫史記不也有太多主觀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