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按照磁力場寬度的變化設定了飛船的飛行軌跡,還沒如輸入飛船的執行軌跡,我想等到我們把整條磁力場的長度、寬度都計算出來之後,設定了完成的飛行軌跡之後再輸入飛船預設飛行軌道。到時候,只要確定了進入磁力場的命令,我們就可以啟動飛船動力系統調整飛行姿態,直接進入磁力場,按照預設軌道飛行了。”鄧浩遠回答道。
“好的,明白了,你們繼續,我去雷達監控室看看,聽聽薩拉對於磁力場的分析。”馬克西姆邊說便離開了飛行控制室,向磁力監控室走去。
與此同時,在地球指揮中心海濤已經從新領域的研發製造基地趕回了指揮部。
“李叔叔,現在是什麼情況,磁力場的探測最新的進展怎麼樣?”海濤既興奮又焦急的詢問著。
“副總指揮,現在開拓者已經沿著磁力場巡航了20多萬公裡了,開拓者也已經開啟了加速全速巡航,爭取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整條磁力場長度的探測。”李天雷回答道。
“奧,是這樣啊,關於磁力場的磁力變化測算結果怎樣,是否存在為飛船提供加速的可能性呢?”海濤繼續問著。
“這個現在還沒定論,我們的物理學的電磁工程師正在根據探測雷達探測到磁力場的資料進行分析。”李天雷回答道。
“奧,行,李叔叔,你看好這裡,我去和磁力場分析的電磁工程師們探討一下。”海濤說道。
“行,副總指揮你去吧,這裡的工作沒問題。”李天雷回答道。
海濤離開指揮大廳,前往電磁工程師們工作的部室走去。而在電磁場分析室,眾多的電磁工程師正在急切的討論著。
“從影象分析看起來,我感覺這片磁力場的引力波非常淩亂,有很多類似磁力線形成漩渦存在,而且這片磁力場之內的磁力線相互切割的時候,産生了非常多的磁力亂流。如果飛船進入這樣的軌道,我怕會有我們想不到的危險。”張教授說道。
“雖然看起來有些亂,但是我感覺,這一條引力交叉軌道由於是多個星球的引力相互重疊形成的,磁力線相互切割有點亂應該是正常現象,我們的超導電磁發射軌道運用的就是這種磁力線的相互切割産生動能嗎!我想飛船進入這樣的磁力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劉教授說道。
“不,我感覺還是有很大的危險性,畢竟我們的超導電磁發射軌道的磁力切割只是磁力線在同一條筆直的軌道上進行相互切割,産生的動能相對非常穩定,是向著一個方向輸出的,而這我怎麼看怎麼不放心。”張教授說道。
“雖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如果我們不進去試一下怎麼知道,這樣的引力交叉軌道,到底能不能為我們的飛船進行加速啊!我的意見是,選擇相對穩定的區域進入,然後在磁力場不穩定的區域,飛出這片磁力場就可以了。”劉教授說道。
“我看還是慎重為好,透過我們的觀察,這片磁力場的已經探測出了接近30萬公裡,其中的磁力線較為穩定的區域中最長的距離也就才僅僅1萬公裡多一點。這樣的距離相對於每秒鐘300公裡飛行速度的開拓者來說實在是太短了,根本沒有時間做出太多探測和反應,就已經從磁力交彙平緩的區域進入紊亂的區域了。”王工程師說道。
就在這時後,海濤來到了電磁場分析室,海濤的到來讓大家激烈的討論暫時停了下來。
“副總指揮,你從新領域研發製造基地回來了。”周部長問道。雖然海濤的年齡相對來說是很年輕的,其中的還有幾位教授曾經是海濤的導師。但是現在海濤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現在又是聯合指揮部的副總指揮。所以,即使是昔日的導師,對海濤也是非常的尊重。
“是啊,王老師,我剛剛趕回來,各位老師好,大家辛苦了。”海濤真誠的向所有的工作人員問好。雖然現在深處比較高的職位,但對於海濤來說,只感覺到了需要負起更重要的責任,全然沒有手握重權自以為是的感覺,貼別是面對昔日的導師的時候,他始終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把自己放在一個學生位置上。
“副總指揮,你太客氣了,你現在肩負著副總指揮的責任,不用這麼客套,有什麼任務趕緊說就行。”周部長說道。
“是這樣的周老師,現在開拓者已經發現了1號引力交叉軌道,我剛剛趕回來,對於磁力場的具體情況還不瞭解,我想知道,這個磁力場究竟是否適合飛船進入呢?”海濤說道。
“奧,這個問題啊,現在大家正在討論這個問題,從開拓者發揮的雷達監測圖顯示,這條引力交叉軌道之中的磁場比較紊亂,充斥著很多的磁力亂流和磁力漩渦。由於我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磁力場,所以對它所可能産生的效果還無從得知,副總指揮你來看一下,這條磁力場的資料分析。”周部長邊說著,邊把面前的顯示屏轉動了一下朝向海濤。顯示屏上完整的展示著,1號引力交叉軌道磁力場執行的3維分析圖,其中的磁力線從不同的方向相互交叉,相互切割,較為平緩的區域,磁力線基本上都是從相對的角度進行交叉切割的,而另外的區域,磁力線縱橫交錯的相互切割,形成了一陣一陣的磁力波動,還有很多的磁流漩渦在高速的旋轉,資料顯示,這種磁流漩渦的旋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數萬轉,還有幾個更加變態的磁流漩渦的旋轉速度竟然達到了幾十萬轉。
“怎麼會這樣,引力交叉軌道中的磁力場的磁力線切割産生了這麼多的磁流漩渦,這樣的磁力漩渦和亂流究竟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海濤問道。
“這樣的磁力場漩渦和亂流相對於比較平和的磁力線,我們猜想會産生更加強大動能,只是這樣的動能的方向使我們無法預測的,就像大海或者江河裡的暗流漩渦,一點有物體進入就有可能被撕得粉碎,如果物體的強度比較高,那就會在這樣的漩渦中不停的打轉,直到最後達到臨界點要麼被丟擲漩渦,要麼最後還是被撕碎。不過這也只是我們的猜測而已。”孫教授回答到。
“奧,是這樣啊,對於1號引力交叉軌道磁力場産生的動能大約能為飛船提供多少的加速度?”海濤繼續問道。
“現在我們的檢測還沒有準確的資料,預估的資料是,磁力場較為平和的區域,按照磁力線執行切割的頻率,産生的動能能夠將飛船提升到大約每秒鐘500公裡的速度。而那些紊亂的雜波和磁流漩渦所産生的動能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至於能夠産生多強大的動能,這個還真不敢斷言。”張教授回答道。
“這樣看來,飛船如果進入這片磁力場就會有極大的可能被捲入磁流漩渦,而現在我們對於磁流漩渦還沒有基本的瞭解,這是一個問題啊!”海濤說道。
“是啊,副總指揮,我想我們是否可以建設一個類似的磁力場空間,模仿磁力場漩渦的執行模式,透過實驗獲得一定的資料呢?”孫教授說道。
“孫老師說的很對,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留給我們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建設這樣一個模擬的磁力場空間需要非常大的工程量,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我的預計至少需要2個月的而時間才能完成建設,加上裝置的安裝和除錯最起碼也得3個月。而現在距離我們最終開啟重啟太陽的行動,也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了。時間上不允許啊!”海濤有點無奈的回答道。
“那到底該怎麼辦啊!不進去的話,我們遇到的下一條引力交叉軌道的情況可能跟這個是一樣的,也可能比這個還糟糕。不進去就無法獲得相關的資料。”周部長說道。
“我倒有個想法,以前我們的太空探測器,不是在太空中實現了自動加速嗎!那肯定是飛行器進入了引力交叉軌道,但是卻沒有被卷進磁流漩渦,我想這和飛船進入的角度有關。”孫教授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