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8年7月上旬,準備遠徵銀河系的“開拓者”靜靜地在超導電磁軌道上等待著,所有的隊員在隊長馬克西姆,副隊長鄧浩遠和巴拉克的帶領下,陸續的登上了飛船。所有人按照飛船發射程式預案的要求,身穿全防護宇航服分別來到了自己的房間內,按照預先的安排坐到起飛座椅上,座椅立即啟動了全自動安全鎖定系統,將科學家固定在座椅上,座椅有自我調節功能,可以根據飛船起飛時的狀況調節座椅的角度和緩沖壓力,以保證每位隊員能夠以最舒適的狀態和感覺飛出地球,進入太空。等所有的科學家都安全的做好之後,每個人向指揮大廳報告自己準備完畢的情況,靜靜的等待著飛船發射。
這一次的出征可謂任務艱巨,前路茫茫。沒有人知道這一次的旅程會發生什麼,按照正常的情況,這樣的太空探索行動,應該是被鮮花和掌聲圍繞,有眾多的媒體來到現場,甚至是各國元首也會抽時間前來助陣提升士氣。然而,現在的地球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所有的人都在為了人類的未來,在各個崗位上努力著。對於這樣一次探險之旅的行動,聯合指揮部也不想過多的佔用其他人的精力來關注,所以關於此次“開拓者”遠徵銀河系的行動,也僅僅的是在聯合指揮部的官網上做了發布而已,讓所有的人知道,我們在努力,一直都在努力。
當所有的隊員都最好準備之後,確認所有的隊員已經做好準備之後,劉海濤下達了發射飛船的指令。
超導電磁推進軌道瞬間被注入強大的電流,超強磁場帶來的強勁動力,將在軌道上待命的“開拓者”輕輕推動,並在極強的加速度下原來越快,當“開拓者”被推送到5000米長的軌道盡頭時,它的速度已經達到了數公裡每秒,它沿著預定的軌道向著地球的近地軌道飛去,很快它就飛出了大氣層、掙脫了地球引力的束縛來到太空之中。
進入地球近地軌道的“開拓者”平穩的飛行者,地面監控中心也實時的獲取著每一位隊員的身體狀況,在經過了起飛段幾個g加速度壓迫下的隊員們的身體,在經過幾分鐘的自我調整之後,已經完全恢複了正常。
“開拓者,開拓者,這裡是地球指揮中心,馬克西姆,現在你可以和隊員們離開飛行座椅起來自由活動了。”李天雷向在太空中的探索隊隊長馬克西姆傳達著資訊。
“指揮中心,這裡是開拓者,明白,現在我就通知隊員們,離開飛行座椅,活動一下身體。”馬克西姆回答到。
接近著,馬克西姆透過飛船上的廣播向所有隊員傳達指令:“各位親愛的同事,我是“開拓者”隊長馬克西姆,現在我們的飛船已經進入平穩飛行階段,大家可以離開飛行座椅,換掉宇航服,自由的活動一下,30分鐘後到會議室集合,我們對下一步開展的任務進行確認和分工。”
得到通知的隊員們紛紛的按下飛行座椅的控制按鈕,飛行座椅解除了對隊員的禁錮,隊員們紛紛脫掉宇航服,按照要求將宇航服放置到衣櫥的制定位置固定好,然後紛紛離開各自的房間,來到飛船的走廊懸窗等處,觀察飛船外面浩瀚的太空。
鄧浩遠和巴拉克則直接來到了隊長辦公室,跟他們一起來的還有來自法國的醫學家:朱斯蒂娜,蒂娜是這一次飛行任務的醫療小組的組長,也是一位年輕的醫學界天才,她的成就不僅僅是在人類治療和對抗疾病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更在人類如何預防疾病方面有了更大的建樹,她根據人類在以前醫療史上的經驗總結,提出了對抗疾病的新思路和新理論,就是把疾病控制在沒有發作的時刻。其理論和思路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分析出每一種疾病的致病原因究竟是什麼,是由於外部感染還是由於內部生成,基於此將人類體內的致病基因進行重組,將人類的免疫力大大增強,最終做到不在感染任何疾病的目標。現在已經成功的對天花、瘧疾、感冒等幾種疾病,透過不間斷地實現,達到了使人類免於這幾種疾病的侵擾。另外,蒂娜還是一個基因工程師,她最大的目標不僅僅是做到讓人類永遠不生病,而是要破解人類所有的基因排列,尤其是影響人類生、老、死的衰老基因,並設計出修改這些基因的方法,使得人類不僅僅不會得病,也不會繼續重複人類以前從生到死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歷史。最終要達到人類自古以來就追求的長壽,而且不是一般意義的長壽,而是長生不死的遠大目標。
三個人來到馬克西姆辦公室的時候,馬克西姆正在辦工桌前,仔細的研究“開拓者”的航線圖,以及在“開拓者”從地球軌道進入前往太陽系邊緣的途中,有可能存在的那些引力交叉軌道,確定第一階段的飛行,需要在那個位置變軌去可能存在引力交叉軌道的空域去尋找那條交叉軌道。聽到敲門聲,馬克西姆馬上起身去開門,一看是兩位副隊長和醫療小組的組長三個人,提前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嗨,蒂娜、鄧、巴拉克,你們好,我正在想著你們會過來,你們果然就來了,這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叫什麼來著,奧奧奧,說曹操曹操到,哈哈哈。”通常,科學家都是很嚴謹的,而且嚴謹的近乎有點死板,但馬克西姆不同,他不僅僅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還集歌手、主持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是一個極具親和力的人。這也是他被選為隊長的關鍵因素,所有的人都喜歡和他交流。
“隊長,你好,我是想過來和你具體商討和確認一下,咱們第一階段的飛行軌道問題,我想克拉克跟我的思路應該是一樣的。”鄭浩遠說道。
“對,我跟鄧的想法是一樣的,再次確認一下,咱們此次行動的第一階段任務。”巴拉克說道。
“那,美麗的蒂娜,你過來的是因為什麼問題呢”
“奧,馬克,我的想法跟鄧和巴拉克是一樣的,我也想確認一下此次行動第一階段的任務,還有一點就是,咱們每一位隊員的身體健康問題,雖然現在我們每個人都佩戴著健康監測系統。但是,每一天的身體檢查還是不能少的,我門的小組每天都給咱們的隊員們進行身體指標檢查,這一點過會開會的時候,你要再跟大家強調一下。”蒂娜說道。
“好的,沒問題,關於健康檢查的問題,咱們在之前已經講過了,不過這是我們在太空中的第一次會議,我一定把這一項放在最前面講,中國有句俗語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想要想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每一位隊員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您是否滿意呢,美麗的蒂娜。”馬克西姆說道。
“好的、好的,我非常滿意,謝謝馬克隊長。現在說一說我們的行動計劃吧!”蒂娜說道。
“好的,鄧、巴拉克、蒂娜,按照我們在出發前就制定好的行動方案,我們在脫離地球軌道之後,首先前往火星的公轉軌道然後依次的經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侏儒行星),卡戎,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這些星球的公轉軌道,到達太陽系與星際空間的最後交界處的過渡區,調整飛行後穿過過渡區,進入星際空間,向著銀河系的深處,開普勒星球所在的太空空域前進。
上述的情況是我們此次行動的整體路線,按照我們的預估,我們要到達過渡區大約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並不固定,也許會長也許會短,這要看我們能否找到引力交叉軌道,並利用引力交叉軌道的能量來給開拓者加速,如果不能找到交叉軌道給自己加速,可能我們在半年的任務期內都無法到達過渡區,那就是我們行動失敗的證明。
話又說回來,以前我們發射的太空探測器都在無意間進入引力交叉軌道,實現了加速,而此次我們有了那些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資料的積累,找到這些引力交叉軌道應該不成問題,利用這些引力交叉軌道為自己加速更不成問題,所以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到達過渡區,甚至時間會更短。
現在說我們脫離地球軌道前往火星公轉軌道的行動,根據我們現在飛行速度,大約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在這段5500萬公裡的旅行中,可能存在的交叉軌道分別位於我們現在所處方位的11點鐘方向的2300萬公裡處,9點鐘方向的1700萬公裡處,以及11點鐘方向的3700萬公裡處,這是我們歷年來計算出的大概方位,每一條軌道的寬度也不是一致的,3條引力交叉軌道中寬的有幾十公裡左右,窄的大約在10公裡左右。當然這只是在這樣一個小範圍記憶體在的引力交叉軌道的資料。在浩瀚的太空中,寬度最大的引力交叉軌道可能有數百或者上千公裡寬。只要掌握了這些軌道的實時存在位置,我們以後再進行太空探索時,必將事半功倍。
好了,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隊員們應該都已經準備到會議室集合了,我們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咱們到會議室去吧!”馬克西姆說道。
“好的馬克,咱們走吧!”鄧浩遠回應道。
4個人離開馬克西姆的辦公室向會議室走去,一路上跟陸續前往會議室的隊員們打著招呼。
當所有的隊員除了幾個值班的人員之外都來到會議室之後。“開拓者”太空探索飛船在太空中的第一次會議拉開了序幕。
“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的會議是我們太空探索隊第一次在太空中召開會議,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生活都將在“開拓者”上度過。探索隊中除了鄧、巴拉克以及蒂娜和我之外的隊員,都是第一次進入太空,對於太空中的生活大家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以前人類的空間站都沒有引力生成系統,所有的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都處於失重狀態,所以那時候宇航員的生活都非常的艱苦。
從去年我們開展新一輪的火星探測專案開始的時候,我們聯合指揮部的劉海濤副總指揮,不僅僅設計製造出了超強的動力系統,更是創造性的研發了引力生成系統,使那時候我們發射“未來號”和“探索號”都具備了産生引力的能力,我跟鄧、克拉克還有蒂娜,也有幸成為了“探索號”火星探索飛船的隊員,在長時間的飛行中再也不用承受失重帶來的不便。
但是太空中不同於地球上,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母星地球有相當厚度的大氣層來為我們遮擋宇宙中的各種射線。然而在太空中,我們自然就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雖然我們的飛船外殼也有極強的防輻射能力,但是相對於地球的大氣層來說,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這一次的出征肩據著人類未來重要的使命,容不得我們有半點的馬虎,每個人都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一個好的身體。所以,按照我們的健康體檢要求,每一位隊員,每天都必須到醫療室進行身體狀態檢查和備案。關於,具體的細節由我們美麗的守護女神,蒂娜來給大家講解。”說完,馬克西姆把發言權交給了蒂娜。
“好的,謝謝馬克隊長能把這個議題放在首要位置來講。各位同事,對於每天都要進行身體檢查和備案是否感覺有些麻煩。”蒂娜問道。
“是啊,蒂娜,你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健康狀況檢測系統,可以把身體的健康指標,實時的傳遞到你的電腦螢幕上,每天再進行一次身體檢查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啊?”來自印度物理學家:夏爾馬?薩拉說道。
夏爾馬?薩拉是印度年輕的物理學家,屬於印度的首陀羅族。按照幾十年之前印度還沒有取消種姓制度之前的狀況,薩拉屬於低種姓民族,是比印度的賤民稍微高一點的種姓。但那時候在印度的地位也極其的低下。薩拉的祖父、祖母輩,在幾十年前處處都會受到高種姓婆羅門和剎帝利人群的欺淩。那時候連走路看到高種姓人的時候都要趕緊讓路,甚至是自己的影子都不敢壓到高種姓人的影子上,否則就會招來一頓毒打。幸好,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印度作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度在20年前終於做出了一個幾千年來都沒有做出的決定,那就是取消了種姓制度。從那一刻開始印度人再了沒有了賤民和低種姓、高種姓之分,印度人不在一出生就被刻上高低尊卑的烙印,所有的孩子都有了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權利。也因此,印度在短短的20年間由於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經濟也邁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薩拉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如果在種姓制度沒有取消之前,作為低種姓民族的人,是根本沒有機會獲得優良教育的,更別說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成為享譽世界的年輕科學家了。
“噢,薩拉提的很好,我想大家很多人也都是這麼想的,在這裡我就把為什麼我們現在每天都要進行體檢和備案的原因告訴大家。在太空中生活,完全不同於我們在地球上生活。雖然現在我們的飛船可以産生引力,讓大家不在承受失重的這麼。但是,引力生成系統所製造的飛船引力跟地球上我們所感受的引力並不完全一致。雖然我們擺脫了失重狀態的困擾,但這樣由強大的動力系統製造磁場來産生的引力,是否會對人體造成負面作用我們還不得而知。畢竟,從開始使用引力生成系統為止,到現在也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而且也僅僅進行了一次火星的往返旅程,還沒有人長時間的在人造引力的飛行器中生活過。
另外,大家身上所攜帶的健康檢測系統也只能完成相對簡單的健康監測,只能檢測你身體狀況出現大的變化,對於一些細微的身體變化根本無法察覺。在太空中我們的醫療條件是有限的,無法像在地球上一樣開展大型的手術,也沒有那麼多的設施和裝置。所以我們必須做到防患於未然,在大家的身體出現輕微的不正常的表現時就進行治療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大家的身體健康。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求大家每天到醫療室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這一點希望大家一定要配合。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不只屬於我們自己,全球70多億人民,把這麼偉大和艱巨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個好的身體去完成他。謝謝大家了。”蒂娜真誠的說道。
“噢,親愛的蒂娜,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的配合你的工作,相信同事們也都會支援的。”薩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