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室裡的凝重的氣氛中,海濤開始陳述它的方案:
“如果我們重啟太陽失敗,也就是說,在未來1000年左右的時間裡地球上的環境將無法滿足人類生存的需求。
對於我們來說,重啟太陽的任務看起來是那樣的重,又是那樣的不可預料,重啟失敗的機率要遠遠高於重啟成功的機率。因為和太陽比起來,我們人類的力量還是太過弱小了,如果能夠重啟成功那是我們的幸運,如果重啟失敗,那也是正常的情況。
那麼我們就要在這場災難中等待被滅絕嗎?當然不能,之所以要問米歇爾女士,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至於怎麼逃過這一次災難,目前我有兩個方案,但是這兩個方案和完成重啟太陽的任務保證人類生存比起來,機率也不見得高出多少,但那至少可以增加我們人類獲得未來的機會,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人類,但和全人類被滅絕比起來,我想對於人類來說也應該是幸運的!
先說第一個方案,這個方案看起來是非常的瘋狂,大家都知道在一百多年的宇宙探測中,我們人類一共發現了數萬顆類地星球,距離地球最近的也就20多光年,距離地球最遠的達數百萬光年,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篩選,選出了5顆最有可能適於人類居住的星球。他們分別是距離地球300光年的瑪依拉星球,距離地球500光年左右的開普勒星球,距離地球600光年左右的嚮往者星,距離地球1100光年格拉舒曼星球,距離地球2700光年艾拉毛尼亞星球。
其中與地球上環境最為接近的是開普勒星球,這顆星球大約是地球的2.5倍,它的軌道公轉週期約為290天。根據數十年來對它的觀測和分析,它圍繞執行的中央恆星和太陽非常相似,也是一顆光譜型為g的黃矮星,只是質量稍小。開普勒星和地球一樣有著四季的溫度變化,檢測的最低溫度大約是零下40攝氏度左右,最高溫度零上31攝氏度左右,非常適宜生物的居住,甚至比地球上更適合人類生存。
只是由於500光年的遙遠距離,一直使人們對於他的探索望而卻步。即使以現在我們最快的飛船的速度想要飛到那裡去也需要近50萬年的時間。顯然以我們現在的飛船動力系統的能力想要前往開普勒星球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50萬年的時間,那是人類要進行100萬代生命傳遞所需的時間,人類要想完成100萬代的生命傳遞,至少需要2000人以上進行合理的排序,才能正常的生存下去,而不會出現由於近親通婚出現的人類基因退化。而僅僅維持2000人正常生存所需的物資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要把這些物資全都裝到飛船上,以我們製造飛船的能力,是無法達到的。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解決時間問題,縮短從地球前往開普勒星球的時間,把這個時間段控制在500年之內,最好是50年之內,而那就需要我們把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甚至是10倍光速才能完成。而我們面對的現實是,以我們製造的推進器的最大輸出,也僅僅能把速度提升到近每秒8萬公裡的差距是1000倍。那麼我們究竟有沒有辦法制造出功率更大的動力系統,將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那需要的研製時間可能要達到數十、甚至是數百年、也可能是數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沒有可能把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或者超光速呢,當然不是,除了製造更強大的動力系統,要提升飛船的速度還有一個辦法,當然這個辦法現在僅僅還在理論階段,那就是利用宇宙中各大星系之間的引力交叉線,大家都知道每顆星球都有自身的引力,每顆星球之間都被我們看不到的引力牽引著,這才使得在浩瀚的宇宙中,每個星球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相對穩定的自傳著。
星球被引力相互牽引,每一個星系也都被引力相互牽引,要這麼多的星系和星球相對穩定的執行,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引力所蘊含的能量幾乎是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每個星球和每個星系之間引力的交叉線上,肯定會存在著強大的能量,如果能夠借到這股能量的推動,那麼把飛船的速度向極限、超極限提升就會成為可能。這個問題我在幾年前的速度無限論中曾經提到過。
近幾年來,除了我們從事的各項貼近現實的工作之外,對於星球之間和星系之間的引力交叉線的研究和計算也在一直進行,透過我們的計算,星球和星系之間的引力交叉線並不是位於兩顆星球的中間線,這要根據每個星球的質量和每個星系的規模所決定的,引力交叉線的所處位置通常會更加靠近質量小的星球和規模小的星系。由於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和星系都在互相的牽引,所以這些所有的引力交叉線在宇宙中相互交集在一起,就會出現很多條可以不斷加速的引力線交叉軌道。
處在在引力交叉線軌道上的物體,會被無限的加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突然之間發現,天空中出現大大小小的隕石一樣,而這些隕石也只不過是處在引力交叉軌道上體積更大的隕石上掉下來的一點粉末而已,當它從大隕石上掉下來,被甩出引力交叉軌道之後,在太空塵埃和各個星球引力的影響下,速度急速的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檢測到的隕石的速度並不是快到無法形容一樣。而它們究竟從哪裡來我們從來都沒有找到答案,就是因為攜帶它們的母體大隕石,即使從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引力交叉軌道飛過,以超光速的速度,是我們現在的科技能力根本無法檢測到的。
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設想,存在這些引力交叉軌道上的作用力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是像我們的飛船發動機一樣的可以瞬間開啟加速,將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或者超光速的。引力交叉線對物體的加速是逐步、逐級遞增的。只要進入了引力交叉線的軌道,物體就可以不斷的被加速,在作用力的更大的引力交叉線之間進行穿插,還可以使這個加速的效果提升的更快,在長時間的加速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從最初的幾十米、幾百米每秒,逐漸加速到數千米,數萬米,以至數十萬千米,數百萬千米,速度的無限提升是循序漸進做到的,如果想要減速那也很簡單,只要離開引力交叉軌道就可以,如果想要減速更快,可以利用引力交叉軌道的反作用力來完成,就像是依靠慣性飛行的物體,可以在迎面氣流的作用下,快速降低速度一樣。
近幾年來,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尋找和計算出,星球和星系之間引力交叉線的具體宇宙方位,找到這些引力交叉線軌道。我們透過對星球體積、質量的資料進行計算,來獲得每顆星球存在的相對引力值,並據此來分析可能存在的引力交叉線軌道的方位。透過大量的計算,我們已經在理論上推算出來的一些引力交叉軌道,以及這些軌道上的能量值所能提供的加速值,只是這些現在都只是在理論上而已。
為了能夠確認引力交叉線的存在,我們專案組做出了一個探尋計劃,發射一艘探索飛船,按照我們對太陽系以及太陽系周邊的幾個星系、星球之間存在的引力交叉軌道的理論計算出的方位進行探尋。以期找到它們,為我們可以進行更快速度的宇宙探索鋪路。
這艘天空飛船我們給它的命名是“開拓者”,長度168米,寬度76米,高66米,總重量600多噸,它安裝了我們目前為止最為現在的探測裝置,可以對星球的體積、質量以及引力量級進行判斷,測算星球之間的交叉線的大體方位,然後按照測算的資料,在大體方位上尋找這些引力交叉軌道。只要我們能夠找到一條引力交叉軌道,確定引力交叉軌道的存在的確切位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找到更多的引力交叉軌道。
一旦我們對引力交叉軌道的探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我沒立即發射前往開普勒星球的飛船,這艘飛船的我們給它的命名是“新領域”,現在新領域還在驗證階段,它將不會是一艘整體建造的飛船,因為要承載至少2000人的載人規模,還要裝載2000人的生活物資,況且這些生活物資不是一天,一個月的,是要長達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的生活物資。它的體量是非常巨大的,它的設計規模長度是5000米,寬度1000米,高度500米,它將承載的任務就是帶著2000人以上的太空探索者前往開普勒星球,為延續人類的未來去探索追求。”海濤敘述者他爭取人類未來的第一項方案。
“副總指揮,您的方案中有一個問題,讓我很困惑,我想大家也是這樣想的。”來自rb的數學家佳慧子說道。
“奧,佳慧子你來說說,是什麼問題。”海濤問道
“開普勒星球距離地球有500光年的距離,我們正在研究的課題組,也只是在理論上估測那些引力交叉軌道的存在,即使我們證實了引力交叉軌道的存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足以將“新領域”提升到光速或者超光速的軌道。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找到這些軌道。既然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找到這些軌道,也就無法確定探索隊何時能夠到達開普勒星球,那麼我們應該按照多大了量來為他們準備生活物資呢,準備100年的還是1000年,又或者是10000年的生活物資呢?”佳慧子說道。
佳慧子的問題,引起了多數人的共鳴,是啊,面對茫茫未知的太空,茫茫未知的旅途,要準備多少物資才能夠啊!萬一準備的少了,最後不是所有的探索隊遠都要因為饑餓而失去生命,失去人類探索的未來嗎!!!
而王新陽並沒像大家一樣想,因為他知道,他也相信,這個他從小看著長大的海濤,腦子裡的思維是無限的,既然做出這樣的設想和方案,必然有解決方案中可能遇到問題的辦法。所以,他靜靜的、微笑著,看著海濤,等待海濤給大家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