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數月的艱難攻關和準備,人類第一次開展對太陽地表層進行深探的工作終於如期的開展了。
2078年5月中旬,承載著人類希望的“探秘者”發射升空,向著太陽急速的飛去,經過盡一個禮拜的飛行。“探秘者”終於來到了太陽附近,透過蜿蜒曲折的低溫通道穿過炙熱的日冕層之後,“探秘者”來到了太陽的近地軌道。按照提前預定的任務區域座標,“探秘者”來到預定空域保持和太陽的同步執行,靜靜地等待著地球指揮中心的指令。隨後,為此次任務而專門發射的監測衛星也紛紛的進入檢測陣位,靜靜地等待著任務的開展。
當“探秘者”和各個監測衛星進入預定空域之後,它們實時傳送的最新的監測資訊很快就傳回了地球。
“報告總指揮,太陽深探飛船“探秘者”已經進入預定空域,監測衛星也已經全部到位,是否開展下一步任務。”李天雷報告著任務進展的最新情況。
“立即開展下一步任務,隨時監測衛星傳回的最新資訊。”王新陽命令道。
“是,立即傳送啟動第二步任務指令。”李天雷下達著指令。
幾分鐘之後,遠在太陽近地軌道的“探秘者”接收到了,地球指揮中心傳送的啟動第二步任務的指令。飛船開始進行自我檢測,確認一切正常之後,飛船的艙門緩緩的開啟了,用於實時監測和生物實驗的小型飛船“傳遞者”從“探秘者”的機艙內被釋放了出來,迅速的啟動動力系統,調整著自己的位置,保持和檢測衛星的聯系,開啟與“探秘者”進行資訊實時傳遞的資料鏈。
當“傳遞者”的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在確認自身已經與“傳遞者”和監測衛星的資料鏈進行了完美對接之後。“探秘者”啟動了動力系統,向著太陽出發了。沒需要多長時間,很快“探秘者”穩穩的降落在了太陽表面的預定區域。
5000攝氏度左右的太陽黑子區表面,對於超強的“探秘者”來說就像是在洗涼水澡一樣的。隨著強勁的動力系統開始逐步的提升動力輸出,強大的鑽探系統開始執行和超高速低溫空氣開始輸出。“探秘者”瞬間鑽開了液態太陽地面,向著太陽地表層的深處開始進發。根據提前的預設,“探秘者”下潛的速度並不是很快,這樣既可以節約動力系統的能量,也可以是“探秘者”能夠慢慢的適應逐步升高的溫度。
隨著“探秘者”進入太陽表層的深度越來越深,地下的溫度也隨著不斷地升高,一個多小時之後,當“探秘者”下潛至太陽地表層50公裡的時候,翻騰在“探秘者”周圍的有各種不同元素構成的熔岩的溫度已經上升到了9000攝氏度左右。但這樣的溫度對於能夠抵禦5萬多攝氏度的“探秘者”來說僅僅是小菜一碟罷了,它只需要把製冷系統的功率稍微加大一下,讓超高速低溫空氣輸出更加強大一點就足以應付了。50公裡的下潛過程中,“探秘者”隨時的探測著周圍的環境,透過強大的處理系統分析出處於它四周的巖漿的構成物質,並保持著和“傳遞者”的聯系,隨時的把探測到的資料資訊傳回地球指揮中心。
“探秘者”還在不斷的下潛,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此時“探秘者”已經下潛到了地表層的100公裡深處,第一天下潛深度的任務指標已經完成,接下來它要做的就是向著預定的區域進行移動,在未來的20小時時間內,至少移動1300公裡的距離,對所預定的區域進行探索,今天的探索任務是,向著黑子區的邊緣進行移動,在開始第二天的下潛開始之前,行進到預定的位置。一艘攜帶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探測裝置,擁有最強大抗高溫高壓能力的“探秘者”就像一個無謂的勇士,在炙熱的太陽地表層中以每小時65公裡的速度不斷前進,還時不時的透過吸入口吸進一點巖漿,進行成分分析,以便盡快搞清楚構成太陽地表的物質成分。
隨著“探秘者”進入太陽地表層深處開展深潛工作的繼續,由“傳遞者”送回地球的資訊越來越多,這些最新資料都是之前沒有的,特別是對太陽地表層進行取樣分析的資料,更是讓眾多的科學家大開眼界,原來構成太陽地表物質的成分如此的複雜,還有很多是人類至今為止從未接觸過的物質,有了這些對於盡快解開太陽輸出放緩的秘密,人們又增加了幾分信心。
當“探秘者”對太陽地表層進行深探工作開展到第五天的時候,它的終極任務就要馬上進行開展了,所有的一切無需再經過地球指揮中心的確認,都按照預定的程式進行。要知道,現在“探秘者”所處的位置,是太陽地表層以下接近900公裡的深度,此時“探秘者”周圍的溫度已經達到恐怖的5萬攝氏度,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它只能堅持30分鐘左右的正常工作時間。如果再經過地球指揮中心的確認,期間來回傳遞的訊號就需要近一刻鐘的時間,那純粹就是奢侈的浪費。
在完成了最後一次,取樣分析之後,“探秘者”釋放出了具有同樣抗高溫能力的探測器,由探測器實時的檢測“探秘者”的一切行動,並保持和“探秘者”以及位於太陽近地軌道的“傳遞者”的資訊互通,確保“探秘者”所有的試驗資訊能夠準確無誤的傳回地球。
就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後,“探秘者”在智慧化自動操作程式的執行下,將動力開到最大,強大的超低溫高速空氣流強勁的噴射著,“探秘者”的推進器適當的加大了能量輸出,將“探秘者”的速度提升到了500米每秒。
為什麼這個時候不把速度提升到最高的近300公裡每秒呢,主要的原因在於,現在“探秘者”所處的位置是太陽地表層的液態環境之中,因為巨大的內外壓力,才使得構成太陽地表層的物質在5萬攝氏度的高溫中保持著液態化的存在,如果“探秘者”把速度提升到極限,由於超高速低溫空氣的功率輸出有限,不能夠將周圍的液態物質吹開,“探秘者”就會一頭撞上液態表層,那種沖擊和拿著雞蛋往石頭上撞沒有區別,瞬間就會把“探秘者”撕碎。
“探秘者”此時就像一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士,向著太陽的更深處飛速的前進,越來越深、越來越深,僅僅過了一分多鐘的時間,就在探秘者快要接近太陽地表層邊緣的時候,一個大家始料未及的情況出現了,當“探秘者”深入到太陽地表層1030多千米的時候,根據“探秘者”探測器顯示,此時是距離太陽地表層邊緣和太陽中層交界處僅僅只剩下50公裡左右的距離,然而就在此時,“探秘者”周圍的溫度瞬間上升了1萬多攝氏度。瞬間達到了6萬多攝氏度的高溫。這個溫度是“探秘者”所不能承受的,就在那一瞬間,“探秘者”的外層保護罩開始燃燒,僅僅幾秒鐘的時間,“探秘者”就會被燒成灰燼。
“探秘者”繼續深入,沖到太陽中層的終極目標被瞬間打斷了,以前大家預測的太陽地表層和太陽中層空間初始空域的溫度會在5萬攝氏度左右的假設被打破了。然而,“探秘者”經過了5天時間的工作已經為人類收集了大量的資訊,用於接下來的研究探索,可以說它已經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但是,“探秘者”可不會這樣就坐等被燒毀,就在進入高溫區的之前的0.1幾秒的時間中,它已經探測到了前方的溫度變化,最後的核擊太陽表層內部的任務被迅速啟動,就在它沖進6萬多攝氏度高溫區域的那一刻,就在它的保護罩開始燃燒的瞬間,“探秘者”自身攜帶的5億噸當量的核彈引爆了,那一瞬間被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雖然相對於太陽核心部位不斷進行的核爆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在太陽的液態表層中,在1000多公裡深度的太陽液態表層中,瞬間釋放的5億噸tnt當量的能量,加上所處環境中超高壓強和溫度的壓制之後再釋放出來之後,所形成的沖擊波,是人類至今為止所從未見過的。
在強大的壓強和高溫的壓制下,重新釋放核彈的能量達到了在地球上釋放的數百倍,這麼巨大的能量形成的沖擊波,瞬間向著四周開始蔓延,由於“探秘者”引爆核彈的位置,處於太陽地表層的邊緣,距離太陽地表層邊緣僅僅50公裡左右,而距離處在太陽地表層中探測器距離有150多公裡,所以這一次沖擊波首先穿透了太陽地表層到達了太陽中層地域,由於太陽的中層地域是以汽化存在的空間,當這個突破口被開啟之後,瞬間釋放的巨大能力的更多的一部分沖向這一地域,而繼續向上層和四周輻射的能量就相對少了許多,雖然少了許多,但這能量過於巨大,沖擊波還是風卷殘雲般的在地表層中行進著,而位於核爆中心位置數十公裡範圍內的太陽表層中存在的核同位素也被強大的能量所引爆並向四周蔓延。
就在這股能量到達探測器所處位置的之前的瞬間,探測器準確的記錄了,核彈爆炸所引發的一系列反應,說時遲,那時快,就在短短的不到一秒中的時間中,沖擊波到達了探測器所處的位置,瞬間將探測器摧毀了,而沖擊波所帶來的鏈式反應並沒有停止,太陽表層中更多的核同位素被引爆,形成了一次有一次不間斷的沖擊波和能量向四周蔓延。當這股能量傳遞到太陽地表層的500公裡足有深度的時候,處於太空中的“傳遞者”透過強大的資訊探測系統,直接探測到了這股沖擊能量。
由“探秘者”攜帶的核彈釋放的能量所引發的鏈式反應,在不斷的引爆太陽地表層中和同位素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降低。由於太陽地表中的核同位素的聚集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無法把這個鏈式反應一直持續下去,否則,僅僅這一次核爆就可以引爆太陽地表層中所有的核同位素,從而把存在於太陽地表層中的阻礙能量輸出的隔熱物質悉數燒毀,那樣的話,太陽內部的能量就不會被壓制了,地球也能獲得足夠的溫暖了。
這股能量所引發的鏈式核爆反應向上沖擊到太陽地表層300公裡左右的時候,終於停了下來,向四周蔓延的鏈式核爆反應綿延了近1000公裡才停止了下來。當所有的鏈式核爆反應停止的時候,核爆所引發的沖擊波還在不斷的運動,數秒鐘之後,這股沖擊波就來到了太陽的地表,在核爆中心位置向四周輻射的近百萬平方公裡的太陽表面,瞬間被沖擊波抬高了數百米,炙熱的巖漿飛上天空之後,又紛紛的落下,就像下了一場火紅炙熱的巖漿雨,那種場面所帶來的震撼,是人類前所未見的。“傳遞者”和眾多的監測衛星準確的記錄了,這壯觀的場景,並實時的向地球指揮中心傳遞,傳遞會地球指揮中新的目的當然不是,讓大家欣賞的,而是為了給科學家們提供更多的資料來破解太陽,能量輸出放緩的原因,解開這個謎團,還地球一個溫暖的太陽。
當核爆引發的沖擊波逐漸平靜下來之後,核爆所沖擊的太陽地表層的黑子區,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而這一變化,也為人類揭開太陽能量輸出放緩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太陽放緩的現狀提供了依據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