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生又在信函上,寫上關於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前景。中國乘用車市場,是非常廣闊的!不像此時西方所描述的中國人連衣服都穿不起,更買不起汽車。
他拿濱城的汽車廠生產的轎車舉例,捷達轎車自從推出以來,就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由於國家物價調整,每輛轎車的零售價已經調高到6000元人民幣了,這樣的價格依然止不住汽車購買者的熱情。汽車廠的門口天天有人排隊,等著領取新車。而目前汽車廠只能滿足他們一個省份的購買需要。臨近省份的轎車求購者,在得知捷達轎車出世之後,也相繼湧來購買。此時的汽車廠卻由於生產線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林強生預計到80年代初,中國的汽車市場,將有上百萬輛汽車的需求矛盾,而這只是公務用車的數量!中國目前有人口9億人,哪怕1000人有一輛轎車,那就是90萬輛汽車的規模!如果100人有一輛車,那就是900萬輛汽車的規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之,中國的轎車市場的硬性需求是非常龐大的,而目前到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都不可能大規模進口海外轎車!這麼大的轎車需求量需要得到滿足,這麼大的缺口擺在那裡,世界著名的汽車公司,只要長點心就能夠看到!
目前的德國大眾公司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在上海準備和一家國營汽車製造廠家合作。林強生迫切希望各國的汽車公司,能夠同他們濱城汽車廠洽談合作事宜。
他畫了一副簡單的人口與轎車的供求關係圖,描述人口數量與轎車數量的供需比例,圖表資料能夠更直觀的展現。
林強生知道和歐洲人打交道,不用拐彎抹角。大家可以直來直去的敞開利益來談事情。歐洲人在商業上沒有人情的概念,或者是對於陌生的合作伙伴沒有人情觀念。利益就是利益,和他們打交道,最好把金錢擺上桌面。
什麼能打動這些外國汽車公司,什麼勞動力成本低,什麼國際分工,那當然是理想的狀態下,外國人願意考慮這些條件。但現在,最讓他們動心的,應該還是中國的龐大市場。
那些東西,林強生是說給父親聽的。如果跟他明說,讓外國人來掙中國人的錢吧,自己還充當幫兇,沒準父親會難以接受。這些現實的利益才是對外國人,最有吸引力的。
寫完之後,父親林向榮已經洗漱完畢,坐在一邊看著他了。
等林強生停下筆,林向榮向他問道:“強生,你覺得咱們的合作申請,會起作用嗎?”他此時的心情,也是患得患失,有一種即將抓住機遇卻還沒夠得著的感覺。
林強生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總之努力拼搏一次,要比什麼都不做強得多吧!不管怎麼樣,向國外尋求技術及裝置的支援,都是現實可行的一條路!”
林向榮點了點頭,揮了揮手,說道:“宮團長已經聯絡了大使館,大使館很願意幫忙咱們,你直接去大使館發傳真吧,找接機的劉參贊就行。有大使館幫忙,這些外國公司應該能夠重視一下。”
林強生點了點頭,問道:“今天考察團有什麼安排?”
父親遞過來一份日程表,這是考察團昨天訂的,顯然他們也沒有閒著,在大使館的幫助下,和外方的很多公司確定了訪問的事項。
畢竟國人大多沒有來過西方,甚至都沒有出過國,和外方打交道的經驗基本為零!出來之後兩眼一抹黑,有些不知所措也是情有可原的,能在這麼短時間定下安排,也算是很大的進步吧。
林強生看完日程表,向父親說道:“和法國工業部部長的見面,我就不去了吧。大概也就談個半小時,我去也沒什麼用。我有自己的事,爸媽,你們不用管我!”
林向榮點了點頭,徐紅梅無奈的點頭說道:“你自己注意著,畢竟這是在國外,惹出事來都是國際糾紛!”
林強生笑了笑,說道:“哪有那麼多國際糾紛,也就國內的一些人瞎操心罷了!”他和父母揮了下手,拿起稿子走出了客房。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