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情況就是這樣的了。這是我邊軍的恥辱,也是我大周的恥辱!這樣的恥辱唯有用鮮血才能洗刷!”
姜少川望著在座的軍官,憤怒地道。
本來衛軍的北上,就給了他莫大的壓力。
要知道,在大周軍隊裡面,首先是十二,哦不對,現在是十三衛,其次是他們邊軍,再接著是府兵,地方團練。層層不同的順序不僅帶表者軍隊的地位,也是榮譽和象徵的體現。而十三衛因為由皇帝直轄,地位本來就高。
但是,他們邊軍才是防禦蒙元和將來進攻蒙元的基礎。但是這下子衛軍的北上,一下子就打亂了他的計劃。這是皇帝和樞密院對他們邊軍沒有信心。
為了證明給皇帝和朝中高層們看,早在月餘前,河東道,河北道等邊境諸道就開始秘密謀劃著突襲蒙元,來表明自己等人即使不如衛軍,那也是帝國響當當的王牌!
可奈何現實毫不留情地給了他們這些邊軍一巴掌。
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三百一十二位邊軍夜不收被殺死。十五座邊城被攻陷。這還不包括戰死的邊軍,和失陷地內的百姓!
在衛軍即將到來,甚至聽聞二皇子殿下聽聞要坐鎮晉陽的情況下,爆出這樣的醜聞,這無疑讓整個河東道的軍隊高層顏面盡失。
從在座的軍官們那悲憤交加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這次蒙元的突襲是戳到了他們的痛處了。
“將軍,您吩咐吧!我等必然對這些韃子血債血償以紀念死去的兄弟們!”但凡有血性的軍官,都受不了這樣的奇恥大辱!
“好,我還擔心諸位被韃子的偷襲給打怕了,打的縮卵了!還好!你們軍人的血性還在!沒有忘記先輩們血灑的土地上容不得半點羶腥味!”姜少川很滿意部下的勇武。
“既然如此,那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教訓這些韃子!讓他們知道,血債血償!”姜少川趁機給底下的將士打氣道。
如今,到了他這個位置,按照現在的情況,大戰一觸即發,說如履薄冰是太過了。但是,說戰戰兢兢那是一定的。
或許在常人看來,這沒什麼,戰爭有輸有贏,這是正常的。如果次次都是勝利,那反而要開始小心謹慎了。因為,那很有可能是敵人在你不知不覺當中,給你準備的陷阱。
偶爾一兩次的輸贏,值得姜少川如臨大敵一般嗎?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開國初期,周太祖借鑒了宋明的以文抑武的慘劇,和漢唐武力強悍卻宗廟難尋的歷史原因。決定文官武官各自統禦一部分軍隊。
樞密院負責軍隊的訓練,軍官的統帥和戰時的主要作戰。負責十三衛的事宜。主要樞密院成員由忠於皇室的關隴軍事貴族擔任。實際上也是由皇室把控。
而兵部則是負責戰鬥力弱一點的府兵和團練。還有就是後勤補給,升遷調職的事務。
然而,在太宗時期,帝國為了應對恢複了實力,切越來越狡猾的蒙元。新成立了邊軍負責靖守邊疆,本來是一支防禦性但偶爾承擔進攻任務的軍隊。
但壞就壞在,樞密院認為,既然是對待蒙元,那麼就應該由他們來負責的。
可是兵部的文官們可不這麼想,這軍隊成立之初,就抽調的是我府兵和團練,又是我兵部供給的裝備,你樞密院就操練了一下自,就想囫圇的拿走?天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運用了各種手段,最後這事鬧到了太宗陛下那裡,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思考慮,太宗居然預設了把邊軍的控制權交給了兵部。
得,這一下子兩家的矛盾是徹底激化了。從這之後,這後,兵部和樞密院圍繞邊軍歸屬問題展開了明爭暗鬥。最後演變到不僅僅是邊軍,今天你兵部刁難我衛軍的升遷和武器物資的供給,明天你兵部就別想有好的老卒幫你訓練士兵。我們樞密院的遷調也不是那麼容易拿的!這幾百年來的矛盾也就這樣埋下了。
雖然在大事上,兩家礙於皇帝的威嚴和國家大義,不敢鬧的太兇,但是在小事上,誰都別想討著好!
在這個關鍵時刻,姜少川這裡偏偏就出了這樣的岔子,作為兵部主管的邊軍和地方團練一系。他百分之百的肯定,樞密院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肯定會面臨來自樞密院的責難。甚至藉此機會,藉口其對敵不利,喪師辱國,把他給調到那個那個偏遠的山溝溝裡去養老!
在藉口整訓邊軍,換上大量來自樞密院一方的軍官。
到時候,整個河東道的邊軍,都將慢慢變成樞密院的人。這對於文官掌握的兵部來說,是難以忍容忍的。
所以,他必須要一場戰鬥,一場體面的,大獲全勝的戰鬥,來消除這件事的影響。
只有這樣,那些樞密院的丘八才沒有理由責難我們。姜少川暗自想到。
在得到了底層將軍官的支援後,接下來,就是緊鑼密鼓的籌備這件事了。
本來,按照姜少川的想法,是發動騎兵部隊之一大部,直接殺向草原,尋找那些中小型的蒙元部落,屠殺掉之後,對外宣稱是這些人幹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搜尋和鏖戰,我大周的軍隊已經為此而報仇血恨了。
一個部落不夠也沒關系,多找幾個嘛。現在這秋高氣爽,正是牛羊長膘的時候,還怕沒有放牧的韃子?這種事情反正是親車熟路的。
再說了,還會有人因此而怪罪下來?
這下,就再也沒有人會拿這個做文章了。
但是,一個校尉的主意,卻讓姜少川眼前一亮!甚至以此為中心,打算重新做一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