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晚上,皇室成員都各自放下了自己在人前的身份,同時也放下了包袱。
皇宮內侍們放發煙花,倒映在永熹帝端著酒杯裡,也照亮了永熹帝那輕松的模樣,他自然而然的和自己的妻子們談笑風生。
時不時的說兩件幾個兒子小時候的趣聞,為大家增添一絲歡笑,而被調侃的當事人也是苦笑著舉杯。
在這個其樂融融的時候,每個人都是那樣的快樂,或許他們的身份在普通人看來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但是誰又知道,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高處不勝寒的他們是有多寂寞呢。
即使再怎麼守歲,這個夜總會過去,新年的鐘聲的敲響也伴隨著永熹十七年的到來。
當太極殿內射進來永熹十七年的第一縷的陽光的時候,永熹帝正坐在禦座前,接受群臣的祝福。
在帝國內閣首輔崔浩的帶領下,群臣向這位帝國最高的統治者獻上了自己新年的第一聲祝福,也希望帝國在之後的日子裡繁榮昌盛……
而接下來也就是永熹帝在也祝福了諸位大臣之後,就在殿內設宴和諸位臣民們同樂。
美酒佳餚,輕歌曼舞拉進了君臣之間的距離,大家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放下了往日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真誠的向同僚們表達了新年的祝福。
而諸位皇子也代替自己的父皇遊走於朝臣之中,向他們傳達自己父皇對諸位在過去為國朝付出了的心血而表示的感謝,也希望在之後的日子裡諸位更加努力,早日實現大同。
……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在結束了大超會之後,群臣們也就陸陸續續的散了。畢竟現在還是朝臣們休沐之時,即使是皇帝,也沒有理由讓他們留下來,於情於理都該讓他們回去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多陪陪妻兒。
當然,內閣首輔並吏戶禮兵刑工之六部內閣成員,正副三位樞密使和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等重臣還是留了下來。他們不僅僅要在今日給皇帝獻上祝福,還要總結永熹十六年的得失和做出永熹十七年的具體計劃。
這也是大周自建國以來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好的治理這個國家。
首先是崔浩為首的內閣,作為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全帝國政務的部門,首先就是他們。
吏部尚書第一個出來總結得失,之後依次是戶、禮、兵、刑,工諸部大臣。
而最後自然是首輔崔浩,本來也就是總結下的。但崔浩確提出了個問題。
“陛下,前幾年因為北方叛亂,戶部為了征討的錢糧,已然向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嶺南道等南方諸道增加了賦稅,那今年……?”
這件事情崔浩不得不說,因為據這幾道的官員們來報說,百姓因為本就多徵稅的緣故,早已對帝國頗有微詞,而現在又加稅,更是火上澆油,江南早已民怨載道,如果不處理的話,假以時日必然是禍患。
永熹帝聽後也知道這樣做確實又是偏僻,但北方因為戰亂早已民生凋零,至今山東,河北道還有難民流離失所,河南道為了支援戰爭現在民生還未恢複。而帝國統治的根基還是在北方,且江南歷來富庶且略微不服王化,多徵收一年的賦稅也好補貼國用,要知道現在國庫說空的可以跑馬那是大話,但帝國確實沒錢了那倒是真的。
因此,永熹帝決定再多徵收一年的賦稅,以幫助帝國緩解壓力。過了今年,江南諸道的賦稅則恢複原來的水準。
想必到那個時候,關外的東北道也有所産出,畢竟關外豐富的資源可不是中原這個被漢民族開發了數千年的土地可以比得上的。
大不了到時候稍微補貼下南方那些民眾即可,想到這裡,永熹帝也就不在過於關注這個。隨機進入下一個議題。
而接下來輪到了執掌整個大周軍事的樞密院了,前些年因為戰爭,大量的兵員的損失以及為了後勤而大量的徵兆的府兵,都是今年需要解決的。
不同於政務上皇帝可以適當放權,軍權歷來是皇帝主抓的重點。
‘樞密院事不論大小,皆需由上聖裁之。’這句由大周太祖說的話被歷代大周君王奉為圭臬。
而永熹帝也要求兵部做好死傷士卒的撫恤,有功有錯的將士的獎懲等等,為防止有貪汙,永熹帝要求都察院時刻監察。而樞密院則需要從府兵中擢優秀者以盡快補充完整十二衛,而後,重整的十二衛還需要守衛京畿和邊疆。
……
以上的事情安排完之後,就是永熹十七年的計劃。
多虧於對夷族戰爭的勝利,諸如領土,奴隸,礦山,木材等諸多的戰爭紅利如何有計劃的開採使用,如何盡快恢複帝國國力都是需要速速安排的事。
而做好了以上工作之後,小朝會也基本結束了。
而就在大家準備跟永熹帝道安散去之時,永熹帝突然道“崔氏賢淑,生二皇子,有功於國。朕於立崔氏為皇後,諸位覺得如何?”
此話一出,大家在被這件事巨大的資訊量給弄蒙了。
而稍微清醒過來之後,又都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著首輔崔浩。
這可真的是皇帝給崔家巨大的新年禮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