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好小行星軌道,李維斯便讓蟲巢縮成一個大圓球,鑽進了小行星內部,然後跟他一起進入了休眠之中了。
根據他估算,他們想要抵達那個星系,至少需要三萬年的時光,而這個小行星上物質,則只能供給蟲巢幾千年。
這還是在讓一些暫時不需要功能器官死亡,只保留最基本的生命維持系統的情況下。
所以悶頭睡大覺,節省資源是明智之舉,於是李維斯給自己設定好了生物鬧鐘,躲在蟲巢裡矇頭大睡了起來。
休眠的最的大好處不光是節省資源,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讓時間過得快一些。
就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當李維斯被自己定下的生物鬧鐘喚醒,這個小行星也抵達了那個星系的邊緣。
於是李維斯喚醒了沉睡蟲巢,在經歷了漫長三個月的復甦時間之後,蟲巢也慢慢喚醒了休眠的複眼陣列器官,開始近距離的觀察起了這個讓李維斯朝思暮想的星系。
這個星系有一顆跟太陽差不多大的恆星,還有十顆行星環繞這顆恆星執行,是個典型類太陽系星系。
李維斯連通了蟲巢意識,透過小行星外面的複眼陣列器官,看清清了這個星系的全貌,這個星系不光跟太陽系十分相像,還有一顆跟地球差不多的藍色類地行星。
雖然現在他所在小行星那顆藍色星球還有幾十億公里,十分的遙遠,但是複眼陣列依然能清晰看到那顆星球也擁有著藍色大氣層跟海洋,甚至還能看到覆蓋星球陸地的綠色植物,而且還能看到,在這顆星球周圍還有三個小的衛星。
李維斯被驚呆了,如果他是地球太空移民總署的官員,一定會優先往這裡派遣殖民船,那些這顆藍色的行星,然後佔領這整個星系,將它變成人類的第二個家園。
這顆星球真的是太美了,而且透過那顆星球閃耀光譜分析,它的大氣層成分跟地球是一模一樣的,只是氧氣含量高了一點點。
李維斯再次估算了一下這顆小行星的執行軌跡,發現它剛好會從那顆藍色星球的近地軌道擦過,這也給了他登陸那個星球的機會。
於是李維斯決定在小行星擦過那個星球近地軌道的時候,讓蟲巢脫離小行星,墜入那顆星球的海洋,在深邃海底猥瑣發育一番之後,然後再登陸陸地與那裡的原住民接觸。
就這樣為了應對蟲巢在墜入那個星球大氣層,可能與空氣產生高溫摩擦,李維斯命令蟲巢在外表生長了一層幾丁質甲殼。
這種幾丁質甲殼是蟲族所能製造最堅硬物質,其硬度還有耐高溫程度,堪比人類製造的氮化矽陶瓷。
在讓蟲巢生長出抗高溫甲殼之後,李維斯還命令蟲巢本體與這個厚重結實的甲殼接觸的肌肉層完全壞死,變成了一層厚厚的緩衝海綿層。
並且還讓蟲巢在這層海綿層的縫隙中灌滿了一種能吸收高溫的粘液,防止因為大氣摩擦而變得高溫的甲殼燙傷蟲巢本體。
同時李維斯還讓蟲巢在縮小體積,窩在這個巨大隔熱層中蟲巢,發育出了一個巨大筋膜器官。
這個筋膜器官會在蟲巢墜入大氣層之後,在距離海面數千米高度,猛然從蟲巢後面丟擲,變成一個巨大降落傘,讓蟲巢本體與過熱外部隔熱甲殼脫離,然後緩緩落入大海。
李維斯不打算直接墜到陸地上,因為隨著蟲巢距離那顆藍色星球越來越近,那些複眼器官發現了越來越多那裡存在智慧生物的證據,甚至還發現了成規模的城市。
這讓李維斯不得不考慮,要如何跟這些星球上原住民接觸。
在不瞭解他們文化習俗的情況下,直接與他們接觸會不會引來誤會或者恐慌,從而產生矛盾甚至是戰爭,是他必須考量的。
經過再三思考,李維斯還是決定悄悄地進村,先躲到海里在海底猥瑣發育一番,等有了實力,然後再另做打算。
就這樣在做好萬全的降落準備之後,小行星又前進了三十年才來到了那顆星球的近地軌道。
這三十年李維斯也一直在命令複眼陣列,不停的觀察那顆星球,尤其是確認這可星球近地軌道上空,是不是有人造衛星之類的。
如果在這顆星球上空發現人造衛星,那麼李維斯便會命令蟲巢今早脫離小行星,利用自身儲備的動力,在距離那顆星球不遠處的一顆巨行星軌道上一顆衛星上面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