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斯沉睡的意識被喚醒了,現在他那艘只有棒球大小的太空船左側船舷的眼睛,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小行星,目測直徑在上百公里左右。
那顆小行星的運動軌跡正好是朝著他來的,經過那支眼睛的辨認,那顆小行星表面的三分之一都覆蓋著厚厚的冰層。
水是生命之源,加上那個小行星上面還有厚厚的塵埃,碳c)氮n)氧o),這樣維持生命所需物質也肯定缺不了。
這對於李維斯來說不光是有了吃的那麼簡單,更讓他有了創造生命,建立軍團,甚至是搭便車的機會。
眼看那顆小行星,像是一座巨大的山一樣向李維斯撞了過來,他非但不害怕,甚至是還很高興。
李維斯立即喚醒了休眠太空船的動力系統,緊急剎車調頭,調整姿態衝向了那顆小行星。
很快李維斯的小小太空船,便一頭撞到了小行星表面的冰層區域。
在那枚黑色的棒球撞擊到冰面上之後,數條細小的觸手便伸了出來,鑽進了冰面,讓那枚棒球牢牢附著在了上面。
那些鑽入冰裡面的觸手,又長出了密密麻麻毛細根,從冰層中不斷的吸收著水分,讓那枚棒球的體積一下子膨大了十幾倍,變成了一個大水囊。
李維斯在灌滿水的水囊內部暢遊起來,並伸出了無數像是絲線一樣的白色觸鬚。
這些觸鬚在水中吸收各種能夠合成蛋白質的物質,並開始利用這些物質培育各種微生物,以及細胞。
被李維斯培育出來的微生物還有那些細胞,開始不斷的聚集排列,慢慢發育成了各種胚胎。
李維斯透過觸鬚向那些胚胎提供養分,讓它們發育成了各種有著獨立存活能力寄生器官。
這些發育成型的寄生器官,在成熟之後便會相互配對組合,成為一個更大的器官,最終蛻變成孵化產房,大腦神經中樞,營養吸收供給系統,這最後都會統合成一個大的蟲巢,李維斯便是這蟲巢的唯一的主人。
當然蟲巢的發育是很漫長的,三十年後那個腫脹的水袋,才有了一點點蟲巢的雛形。
它看起來像是個趴在地上的大章魚,八條長長的觸手,緊緊附著在冰面上,觸手下面伸出了大量毛細根在冰層中汲取著營養。
那個汩汩蠕動的章魚腦袋錶面,佈滿了腫脹凸起的血管,在其內部是富含營養的濃湯,滋潤著這隻章魚不斷的發育成長。
又一晃三百年過去了,原本只有暖水袋大小的章魚,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那些細小觸手,也都變得無比粗壯,像是盤根錯節的老樹根一樣,覆蓋在小行星表面。
在章魚腦袋的內部,李維斯的身體也由一個小米粒,變成了白胖胖的蠶寶寶,這個蟲巢已經初具規模了。
小行星還在不斷前行,李維斯控制的蟲巢也在不斷壯大,幾乎已經佔據了它所附著的小行星體積的二十分之一。
為了能夠實時掌握小行星前進方向,李維斯這幾十年,一直在研做一件事情,改造自己基因庫裡面記錄的一種有著巨大眼球的生物的基因。
這些生物的視力極佳,得益於他們眼球複雜晶狀體結構,還有高感光度視網膜細胞,它們能夠看到幾光年之外火柴所發出的微弱光線。
而一旦將這生物整合到一起,讓它們組成一個巨大複眼陣列組織,那麼它們可以看到數百光年,甚至上千光年之外。
李維斯在蟲巢具備孵化功能之後,便第一時間命令蟲巢在小行星的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上,鋪設了六條長長營養輸送管狀器官。
然後藉由這些管狀器官的末端,發育成型了六個直徑上百米的巨大複眼陣列。
為了分擔自己腦力勞動,李維斯將這些複眼陣列觀察的識別星域的工作,交給了蟲巢叢集大腦組織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