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招生告示”貼出去,應名的寥寥無幾,一週時間才招了十人。加上原定的三十人,總共四十人。其中,男童三十一人,女童九人。
趙杉見了,難免失望。想到當下膠著的戰事,卻也只能做且做且看的打算。
又想到洪秀全,覺著像辦學館這樣有可能觸犯了他的忌諱,便親自去宮中稟知,並向其請示授課的內容。
洪秀全倒顯得很是大度,並未過分做限制,只提了兩條:《四書五經》不能通篇的去教,聖經《新約》《舊約》須為必教科目。
趙杉為免日後再突生枝節變數,便藉機央告道:“這是天國所設的第一所學館,就請二兄御賞個名字吧。”
洪秀全喚侍從伺候筆墨,執筆在手,思索了片晌,寫下了三個大字——育才館。
趙杉求得了御賜金匾,又靜心盤算一日,覺著她自己獨個教這幾十個學生,實是難以勝任。就親往幾個清閒的衙門另聘了三位先生來。其中一個便是被罰在典天馬為役做工的前天試文科狀元吳容寬。
大半年飲騾餵馬挑水劈柴的苦役做下來,彼眉目裡已經沒有了當日在金殿上為天子獻策時的灼灼神采,但聽到是請他去學館給一班黃口小兒做師傅時,還是顯出些“屈尊紆貴”之態。當趙杉暗示或可保他再入朝班陪王侍駕時,才應允下來。
為安排課時,又制了一份“課程表”出來:早上到館的時間為辰時三刻,辰時四刻正式開課。每日四節課,每節課半個時辰,課間休息一刻鐘。禮拜一至禮拜六上課,禮拜日休息。
禮拜一、三、五四節課分別是:識字、英文、文史、算數。禮拜二、四、六則反過來:算數、文史、英文、識字。至於《舊約》《新約》,作為午飯後自習科目。
趙杉負責外文,吳容寬主教文史,識字“先生”乃是從刪書衙請來的原江寧府舉人李吟秋,算數則是從支度衙聘來的有“鐵算盤”之稱的原上元縣縣衙的賬房師爺趙錢孫。
天曆丙辰六年四月十六日禮拜一,學館正式開課。
趙杉的第一節課什麼都沒講,只先點名認人。卻大半都是熟面孔。譬如北殿二世子、燕王長世子、天王次兄的長孫等等,還有日日同居一個屋簷下的蕭有和。
一開始,趙杉並不打算將蕭有和帶去學館,他在訥言等人的教導下,所知所學的已接近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再進到學館,從“學前班”的課程學起,算是平白多費工夫。但想到,他日後免不了要與這些親貴子弟直接打交道,就把他帶了來。
趙杉點名點到一半,在那個曾大吃一驚的名字上停了停,微咳了一聲,叫出“曾慎鐸”三個字。
最後排靠窗位置,一個高高瘦瘦黑眉大眼,身著青衣黑褲的半大男孩站了起來。名冊上顯示他的年齡是九歲,而趙杉根據他的身高身形看,怎麼也得有十一二歲的樣子,心中詫異,復問他的年歲。見他不假思索的說是九歲,並報出詳細的生日時辰,方信了,點頭讓他坐下。
因他身上顯現出的這份超於同齡人的持重謹慎,不由在心裡暗歎:那個冤之又冤的曾水源,給了兒子一個多麼合乎其性的名字,但關鍵時候,自己倒把那個字給忘了。
趙杉講完了自己的課,並沒有走,而是特意站在窗外,看吳容寬的文史課。只看了一刻鐘,便知自己請的這個先生是肚子裡是確有墨水的。
吳容寬的歷史課,並沒有按傳統從遠古先秦時代講起,而是直接講起了“本朝”故事。其中某些言論自然不乏政治立場的色彩。但他一個世居南京的江南人,能將太平軍自廣西起事到南京這一路征伐經過如數家珍般的娓娓講來,背後定是下了苦功的。
最難得的他在講“本朝”時,還穿插了前朝的諸多人和事,只是,他一堂課就提到了數個歷史大事件,十數個歷史人物,對初入學堂的稚子學童來說,就難免聽得雲裡霧裡。但既不是以應付科考為目的,趙杉也就覺得無可無不可了。
趙杉為規範英文發音,特意製作了一張二十六個字母的發音表,交鉛字衙印發,給每個學童人手一張。
因他們大都是自湖廣而來,說著祖輩帶帶久傳下來的方言,饒舌音嚴重,只能讓他們逐個來讀,挨個糾正。結果,一節課下來,只教會了“abcd”四個字母,趙杉卻也覺得小有滿足,在心裡自笑道:“至少做選擇題夠用了。”
眨眼,十幾堂課過去,字母都教得精通了,接下來就是單詞。趙杉沒有以字母打頭的方式逐個單詞教起。而是每堂課都會拿出一句英語的常用句式來,中間添上必要詞彙,組成一些日常用語,直接教學童讀寫。<…”。
趙杉把提前準備的一張六開大小的厚牛皮紙在手裡展開,上面用大號自制的墨水筆寫著“iaachinese”,“chinese”後面加了音標。<…”,後面加上個人的名字。所以,當她把紙剛展開時,坐在前排的幾個學童馬上就將前面的“iaa”給唸了出來。但都被那個難拼又難讀的“chinese”給難住了。
趙杉未直接釋其意,而是先指著音標讓他們跟自己讀了幾遍,然後,才在後面用墨水筆在加個括號,寫了中國人三字。
趙杉的筆剛落下,坐在最後排的一個瘦高個學童嚯得站起來,朗聲道:“iaachinese。我是中國人,為何要學洋文?”
趙杉聞聲一瞧,說話的竟是平時鹹少主動發言的曾慎鐸。而他這句擲地有聲的問話瞬間引起了連鎖效應。
其他的學童包括坐在前排的蕭有和,都轉回頭半是驚半是疑地看了曾慎鐸一眼,接著就不約而同的仰起臉看著趙杉。
趙杉看著站的筆直一副究根詰底模樣的曾慎鐸,心想:“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麼小的孩子,竟然提出了這麼大的一個問題,而且還會藉助輿情造勢。日後定不是泛泛之輩。”
喜歡魂墜太平請大家收藏:()魂墜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