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一時語噎,很顯然他心中的自信蕩然無存了。過了好一陣,可能是心有不甘,又問:“那如若還要相爭,你看該從何處下手?”
趙杉思想片刻,只回了兩個字:“文官。”
這兩個字徹底把洪秀全的揮師燕趙建都洛陽的夢擊得粉碎。因為他身邊一個有才堪用的文官也無。他擺手讓趙杉退下了。
趙杉冒著得罪一國之主的風險,直言相諫的原因,是她心裡翻騰起了一句話,便是昔日在武昌,曾釗揚怒懟何震川的那句:“那二十幾萬的老弱婦孺的兩條腿跑得過滿清韃子的四個馬蹄子?”
豐滿的理想總是叫人常常罔顧骨感的現實。
北上燕京覆滅清廷一統天下,照當下太平軍的實力就像是春秋大夢。縱然僥倖兵臨北京城下,逼清帝遁逃或讓位,有北地數十萬的蒙古騎兵、東三省清帝的厚重家底、依仗強大的官僚士紳勢力須臾便做大做強的“湘軍”“楚軍”“淮軍”等等各式團練武裝,以及虎視眈眈的西洋各國,這諸方的勢力在,這江山也是坐不穩的,結局十之八九便是“李闖王第二”。
自成為“御妹”開始,趙杉便就利用前世所得的豐厚學識對這個政權的前途做著無數的規劃暢想,關於要如何擺脫那悲慘夭折的最終命運,則思慮得猶多,也曾設計過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沿江南下,暫都金陵,繼而據江浙,借江南財富,招才攬士壯伍強兵,徐徐將長江以南諸省收入版圖,待時機成熟,兵鋒再指中原,下燕京而掃東北蒙古……
然而暢想終歸是暢想,她的這番“上上之計”若要逐條實踐起來,只怕連最起碼的客觀前提——最高領導層的眾志同心,都不具備。
如此來看,她的此番規劃與洪秀全的“親率大軍揮師北進一統天下”的宏圖大志相較,內裡的虛妄成分怕是更重也更深了。
而她在向洪秀全進言時,只言當下全軍北上之弊,而不言立都天京之利,也正是早意識到了此中的虛妄。
趙杉告退出來,復去賴氏處,說要接蕭有和回去。
賴氏即讓人去帶他過來。
蕭有和看見趙杉,沒有顯得十分歡欣,在趙杉連喚他幾聲後,才慢慢走去她身邊。
趙杉牽著他的手,出了府門,把他抱上轎。
轎子起行,寒溯的北風透過轎簾的縫隙鑽進來,趙杉把身上的真紫貂絨外褂脫下來給他披上。
“阿媽,你怎麼不早來接我?”蕭有和仰起臉看著她,亮晶晶的圓眼珠裡滿含委屈。
“是我來得晚了,往後再不送你到別處了。”趙杉用手輕拍了拍他的腦殼,蕭有和隨著她的手,把腦袋一歪,靠在她肩上閉上了眼睛。
這是趙杉第一次被人如此依賴的靠著,但並沒有在她心裡激起幾分情感的漣漪。
她為始才的冒犯天顏而忐忑焦慮,直至回到西府,看到儀門上的那副金字對聯不見了,焦慮就瞬間變成了恐懼。
喜歡魂墜太平請大家收藏:()魂墜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