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俞明鸞早早地起來收拾整齊,將抄錄好的三百份經文重數了一遍,封匣交與遠黛,並囑咐她親自送到清泉宮去。
誰想遠黛剛出去沒會子工夫,徐慕歡就來了,只是著一身素服。
她臉上沒什麼笑模樣,擔憂地與明鸞道:“長惠王府的老太妃歿了,母親得去弔喪,恐怕得一陣子,你在這裡好好地。”
徐慕歡十分不捨得女兒,可太妃年紀大了,程娘子又是寡婦,都不好出去交際,只能自己趕回去。
“母親放心。”
因是王母聖誕,所以明鸞穿了水田衣,梳了妙常冠。
眼看她一臉乖巧,徐慕歡更窩心。
心裡既不捨又心疼,竟落下兩滴淚來。
“母親,皇后娘娘在,您還有什麼可擔心阿元的呢,而且芳菲也能常來陪我消遣。”
這話屬實令徐慕歡寬慰不少,她拭去眼淚,想叫遠黛來叮囑兩句,人卻不在。
明鸞馬上打掩護地解釋說:“遠黛被我打發去清泉宮了,前些日子我向太子妃借了東西。”
徐慕歡沒多心,既是遠黛不在,便叫來了月稜。
不過是將從早到晚,從吃到睡,種種瑣碎小事又絮叨一遍,歸根結底還是要照顧好郡主。
又不忘叮囑說:“你們都是在我身邊伺候過的,知好知歹的人,郡主任性時一定規勸著些,不能放任她。”
“若是實在勸不住了,也該告訴給嬤嬤和奶媽們,萬萬不可幫著瞞。”
徐慕歡知道女兒的秉性,應該是不能吃虧的,就怕惹出什麼禍來,成了眾矢之的。
送走王妃後,明鸞也靜不下心來誦經作課,只盼著遠黛趕緊回來。
可遠黛沒盼回來,倒是盼來個小黃門,他也帶著個蠟封好的匣子。
“太子殿下吩咐我來交給青鸞郡主一樣東西,說是要我眼看著郡主親自接下,不可轉交他人之手。”
既是如此,看門的媽媽也不敢得罪,便領了進去。
可即使有太子的命令,哪能叫他見真佛。
在碧霞殿裡仍隔了一處紗簾,只月稜出來接了匣子,拆了封,再捧進去給俞明鸞。
她欠了點子縫兒,見裡面果然放得是那本鶯鶯傳。
“辛苦你了,月稜,替我給些謝錢。”
明鸞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小的不敢要。”
“太子殿下差遣小的跑個腿兒,哪敢領賞。”
月稜接過宮娥遞來的一個鵝黃緞子的荷包,裡頭有二兩銀子,賞給那小黃門。
“你收下吧”
明鸞只說:“今日是王母聖誕,就算是我做功德,散給你的,殿下若怪你,你這樣回就是了。”
錢送上門沒有不要的,那小黃門樂呵呵地接了。
明鸞又問道:“我一早派去清泉宮給殿下送東西的女使不見回來,你可見著她了?”
明鸞以為是太子驗了經文才派這個小黃門來。
她心裡狐疑著,為何殿下不直接將匣子給了遠黛,偏又另派一個人來。
那小黃門被問蒙了,只搖頭說:“並沒見著郡主的女使。”
“郡主若是有什麼東西要面交給殿下怕是不能夠了,殿下昨晚就離開了離宮。”
“離開前只吩咐小的翌日一早將匣子送來,不可延誤。”
她還奇怪,遠黛怎麼走路這樣快了,算算時間也走不到清泉宮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