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觀中,明鸞為了三百遍經文埋頭苦耕,隔著一頁紗屏,則傳來澀滯的琴音。
即使不大通琴的人也能聽出來,操琴者指法不夠靈活,且又嫌琴絃傷手。
“真難聽,還是別彈了吧。”
明鸞微微蹙眉勸道。
芳菲無聊得很,俞成端赴局去了,她便來找明鸞消磨時間。
誰想明鸞忙著抄經文,根本沒工夫理她。
遠黛進來請安道:“郡主,該用晚膳了,是擺在飯廳還是擺在這。”
芳菲作主說:“擺在外邊亭子裡。”
她過去抽走明鸞的筆,“你寫了倆時辰沒動地方,該用膳了,咱們去外頭的亭子裡散散悶兒吧。”
明鸞心想,反正也不差這一頓飯的工夫,便拿了扇子同她出去。
“我聽殿下說,呼延公子是個不錯的人。”
今日俞成端就是去赴趙國公的宴請,所以芳菲聊起了呼延家。
“你可不是個愛保媒的人”,明鸞打量了芳菲一眼,覺得她奇怪。
“何況你也不是不知呼延家的背景。”
跟太后牽扯深的人家,長寧王府怎麼可能同意聯姻。
王府同意,陛下也不會願意。
正是如此芳菲才覺得惋惜,嘆氣說:“若不是這層原由,他確實是個很好的人。”
“你又與他不熟,怎會知道他的好賴?”
明鸞更聽不懂這話了。
“就算是端殿下告訴你的,他也不過是與那呼延公子有過幾面之緣,人心隔肚皮嘛。”
芳菲解釋道:“他長得一表人才,殿下還說他文采也不錯,斯斯文文的,不是紈絝內一類。”
“看得出國公府確實好好地培養了這個兒子。”
明鸞雖年輕,可看得透徹。
“越是培養得好才跟我越沒緣分呢。”
“若他是個窩囊廢,惹事精,繡花的枕頭一包草,沒準兒還有點緣分。”
她不無羨慕的拍了下芳菲的手背,“不是誰都像你這麼有福氣。”
芳菲又試探著問:“那微生壽呢,就是微生愈的弟弟。”
明鸞有點苦夏,食慾不太好,用小勺子攪動碗裡的湯水,苦笑一下,說:“我跟他就更是不可能。”
“若你真相中了他,流言蜚語倒也不重要。”
“指婚時你們還小,甚至沒見過面呢,反正是兩府聯姻,哥哥換成弟弟倒也沒什麼。”
明鸞搖頭,並不贊同她這個說法。
“陛下同意兩府聯姻時我父親還沒平定吐谷渾,他在軍中一呼百應也是不怕的,因為功再高也高不過陛下去。”
“現在就另當別論了。”
“西寧公府掌重兵,聯姻的親家又軍功赫赫,至少在陛下眼裡,這就不是好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