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後兩日,俞明鸞便又回宮去了,太妃和慕歡夫婦雖不捨得,但規矩不敢違,且能讓她時常回王府轉轉已是舒皇后的大恩德,怎敢再有抱怨。
正月十七那日有風俗是用長麵條拴住桌子腿,寓意拴住子女,長寧府雖纏了幾圈,卻還是未能拴住兩位姑娘。
一個再過一二月就要嫁去長陵邑,一個再過三五載就要嫁去雲南
其實一起入宮的女孩子們也只俞明鸞常回家,如賈煜、芳菲她們則很少回去。
賈煜自幼算是養在太后身邊的,賈家人也盼著她將精力都用在經營宮內人事上,卓夫人進宮給太后請安也算是與她母女一敘了。
至於芳菲,李父遠在玄州,母親和離後居外祖家,外祖家裡又是大舅母當家,雖舅舅、舅母慈愛,她也不好總去叨擾。
再則她多往王家去,恐有流言說三道四,說她與李家不親,有妹妹香雪、弟弟晟兒替她繞膝盡孝,也稍慰愧疚。
“這個送你。”
明鸞將一根鏨刻喜鵲銜珍珠的銀簪送與李芳菲。
“母親得了一對兒,說你一個我一個,戴上了旁人看見也顯得我倆親密。”
年前,王娘子帶了幾枚戒指進宮來,裡頭只有一對是翠色碧璽的,留給芳菲和明鸞戴,其餘海紋石或是絳紋石的,讓芳菲或贈人或賞賜時使用。
故這次送簪子,一來算是人情往來,二來王、徐兩位娘子素有深交,互贈東西再尋常不過。
芳菲最喜歡這些釵環珠寶,得了簪子後忙坐在鏡前讓明鸞幫她簪上。
“你猜現在誰在我家裡?”
芳菲扭頭看著明鸞,心裡卻茫然,問了句“誰呀?”
“雁鸞,撫寧公府的符雁鸞。”
芳菲也是吃了一小驚的模樣。
“她?國公府被抄了後她不是沒入掖廷了嗎?她家也沒個人能拿出錢來能贖她一家子出去,怎麼去你家裡了?”
俞明鸞也不知道。
她問過母親,也只是說符雁鸞脫了奴籍,日後都在王府裡借住了。
“我還以為她嫁人了呢。”
芳菲說罷拉著明鸞坐下,也給她簪簪子。
“坊間有流言,說什麼侯門豔質同蒲柳,公府千金似下流,就是指齊王妃和符雁鸞,我以為她是被誰贖身去做妻妾了呢。”
在婦好祠女學時她們雖是同窗,但符雁鸞與解良玉和卓家的媺姻、徽娖交好,與李芳菲、馮月嫦交情一般。
符家敗了後更是失了音訊往來。
“下個月是解姐姐的生日吧?你打算送她些什麼?”
俞明鸞不知解竹君喜好,一時毫無頭緒,故問芳菲道。
“你回家了不知道內情,解姐姐的生日不辦了。”
芳菲撇了下嘴,挨那羅漢床上坐了,說:“不管誰組織給她辦生日,請眾姊妹來吃酒慶祝,她哪有不還席的道理,可她哪來的富餘錢呢。”
“你是辦過生日的,怎不知道,辦一次儉省的也少不得填進去百十兩銀子,更別提像你前陣子那般大操大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