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兩江官員領會火耗歸公的深意,並傳達給百姓,以促成法案的成功實施,這樣後續才能推廣全國嘛。”
張百齡和林文海好像是明白了。
若兩江推行火耗歸公的過程不成功,那卓相就有理由進諫阻止新政,陛下也不得不納諫。
那時火耗歸公就算辯贏百場、千場也不得不停下來。
卓淇怕張百齡和林文海聽不十分透徹。
他端起茶碗,斜著眼,輕又快地瞥了下二人,只這一眼,卓淇心中的奸、滑、陰、偽淋漓盡現。
“荀子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寬仁愛民,最在意的不過民意二字。”
“百姓對火耗歸公的呼聲才是陛下最在意的,諸臣之言不過是參考,三五淺薄儒生更是表演,火耗歸公、鑄銀權官府回收這些方策法案最終能否推行,最後還是要看兩江的民意。”
卓淇話裡揣著的話,這回不僅張、林二人明白了,卓威也明白了,他臉上覆又浮現得意神色。
“父親,明日我便上道摺子,請求陛下讓張、林兩位大人督辦兩江火耗新政。”
卓淇因卓威這句話有些不悅了。
他少有的露出警告的眼神,嚇得卓威立馬恭謹的坐好,也不敢再舞那扇子。
“派誰去,遣誰督辦,陛下自有聖裁。”
“你不過是戶部的尚書,也只能將旨意傳達給兩江的相關官員,督促他們盡職盡責罷了。”
卓淇明白得很,俞珩、吳不知都在,豈輪得上張、林二人靠前?
卓威若不知避嫌,此時還敢上奏,豈不是將私心昭然於天下,給皇帝斥責的由頭。
“是,兒子思慮不周。”
卓淇的怒意雖凜,但只一霎就收了,此刻又悠然的捋須。
“兩江的官員——”
他嘴裡唸叨了幾遍。
“尤其是江南,自古富庶繁華之地,多少官員擠破頭要去。”
林文海聽明白卓淇這層話的意思了。
既是油水大的地方,吏部尚書賈璜派官時必謹慎量度,恐十之八九都是追隨他或是他的心腹。
林文海忙拜道:“下官明日就去賈府拜見,瞭解兩江官員情況,以便日後輔佐陛下推行新政出力。”
卓淇雖滿意地點了點頭,但心裡不甘地暗暗感慨‘還是不到時候,卓家看似盛勢已極,卻還是丟不開賈家這條柺棍,不得不說,賈璜這個賈家唯一出息的子弟,已成為賈氏支撐的柱石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威兒,暑熱天氣你母親身體不好,這幾日還與我念叨著想盼兒了,你也親自去接妹妹回家來,陪陪你母親。”
卓盼是賈璜的夫人,雖不十分受寵,也並非在賈家說一不二,可也是兩家的橋樑。
既是大戰在即,又到了卓、賈兩家互通之時,怎少了卓盼這座橋來發揮用途呢。
“是,兒子明天就去接小妹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