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下了幾場綿綿的雨後氣溫驟升,一入六月,暑天特有的熱便顯現出威力來。
然而卓府書房內,氣氛卻寒如隆冬三九。
此時距離京中熱議的御殿儒生辯鬥火耗已過去一月有餘。
“孫學思真是個廢物,竟比不過幾個學生,他也配在太學裡混。”
卓威狂搖著扇子,因氣急敗壞已有失儒雅風度。
他撩起大袖,露出象牙白的中單袖口,因坐時雙腿敞的很開,露出一條穿著月白色綢袴的腿。
另兩個立在書房裡耷拉著腦袋的官員一個是林文海,還一個是張百齡。
雖然書房裡擱著冰鑑,但又熱又怕的二人不停地用手帕子抹去額上的汗滴。
面對盛怒的卓威,張百齡和林文海未發一聲。
他倆生怕卓威這個爆起的火星子會點燃卓淇這一桶火藥,將他二人炸的粉身碎骨。
一直都是卓威在說話,或罵孫學思那幾個腐儒是廢物,或罵張、林兩人無能,而卓淇則默然地立在案前練字。
他雖上了年紀,鬚髮花白,但氣宇豪不衰頹。
即使夏日炎炎,他素色冰綢的單衫、帽子仍穿戴整齊,腰間的玉板帶一絲不苟。
“父親,要不再安排一場?”
卓威覺得那日殿上輸的實在慘,如果再來一回,他一定親自選最能罵的上殿,一雪前恥。
“火耗歸公的方策已出,雖然朝中諸位大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陛下已拿定主意,聖旨可不悔改,聖意更不能違逆。”
卓淇仍施施然,他晾乾自己剛寫完的字,慢悠悠的答道。
“父親也贊同火耗歸公?”
卓威更沉不住氣了。
連林文海和張百齡聽了卓淇的話都面面相覷。
一旦火耗歸公,設官衙監管鑄銀之事,無異於關上一扇通往金山銀山的捷徑。
當初又有多少官員因支援卓淇提出的火耗歸私、鑄銀權私化才投靠和追隨卓家。
就算是卓淇撈夠了,下面指著火耗發財,還沒摟夠的官員也不答應。
“我贊不贊同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陛下心意已決。”
卓淇撂了筆,坐下飲茶。
“陛下在殿上讚許了叢懷安那幾個提出火耗歸公、肅貪、鑄銀權公有制的儒生,言辭溢美,我勸諸位大人還是不要此時去觸怒龍顏。”
這番話說的張百齡和林文海汗流的更兇了。
卓威已腿骨生刺般欲立。
卓淇忙擺了擺手讓他仨稍安勿躁。
“陛下下一步要將火耗歸公的法案在兩江地區實施,再推廣全國,身為臣子,一定要順聖意,遵上旨。”
卓淇捋須,看著張、林兩人吩咐道:“你們要對火耗的相關方策盡心竭力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