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內,看到馮示憲和牟楠承兩人去了後堂,賈寶玉眼眸一閃,眼底出了一抹冷然之色。
馮示憲兩次三番針對他,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既然已經成了敵人,那就休怪他無情了。
雖然馮示憲是個封疆大吏,不過賈寶玉也不怕,他背後還是國公府呢,大不了碰一碰誰的勢力更強。
更別說,賈寶玉早就想好了,就算不借助家族之力,對付馮示憲也綽綽有餘了。
“賈公子真是深謀遠慮,富有先見之明,本官都不得不敬佩啊。”
就在馮示憲離開沒多久,陳綬昱看著賈寶玉說法,眼中皆是驚歎。
早在三日前,賈寶玉就去他府上見過他,當時賈寶玉只說三日後讓他幫著辯解一二。
因此前受了賈寶玉的人情,幫助他們叔侄脫離了甄家的要挾,所以對於賈寶玉的請求,陳綬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來到這裡後,他才知道,馮示憲竟然決心要嚴懲賈寶玉,不由得替賈寶玉捏了一把汗。
正當他想著怎麼替賈寶玉開脫解釋時,卻得賈寶玉遞了一本書給他看。
待看到書本的內容後,陳綬昱大為震驚,同時也長鬆一口氣,知道有此利器出手,根本不用他擔心了。
果然,局勢從原本馮示憲對賈寶玉喊打喊殺,瞬間變為了馮示憲拂袖而去,可謂是急轉直下。
目擊了整個過程的陳綬昱,對此只能用佩服二字來形容此時他的心情。
換做他是賈寶玉,別說想辦法應對了,就算是面對馮示憲的步步緊逼,已經到嚴厲的態勢,恐怕早就已經認罪認罰了。
也正是如此,才讓陳綬昱對賈寶玉如此驚歎。
而賈寶玉則急忙躬身謙虛道:
“學政大人謬讚,說起來,我只是提出了這個議題罷了,能有如今的局面,皆是諸位文壇前輩,師長同年的功勞,和我賈寶玉,並無多大關係啊。”
話音剛落,便見一個年歲頗老的大儒笑著說道:
“賈公子切莫如此謙虛,今日我等能齊聚於此,皆因賈公子你發起了那議題。”
“若非賈公子你不懼他人指責,為求聖人正意,毅然決然地提出異議來,我等愚笨之人,恐怕一輩子都未必知曉此句竟還能有別的釋義。”
說話間,不少人皆是連連點頭稱是。
最開始,因為馮示憲是江南節度使的緣故,眾人對馮示憲所言,自然是先信七分。
既然馮示憲要處置首先提出異議的人,他們自然是跟著附和,畢竟大家爭來爭去,爭了一個月了,依舊沒什麼結果,心裡也積了一些怨懟。
如果處置最先提出異議之人,來平息此事,也算是平復他們心中的怨氣了。
可是,賈寶玉拿出的書本,讓他們瞬間轉變了態度。
一則,書上刊登了他們中一部分人的言論,既然話說出口了,就要承認和負責。
二則,如果同意馮示憲治賈寶玉的罪名,不就是在打壓他們嗎?
文人的兵器乃筆墨紙硯,如若今日賈寶玉因提出異議而被治罪,此後是不是說明,他們這些人都不能提出什麼意見了?
此兩點原因疊加後,瞬間讓他們態度大變,從原來支援馮示憲嚴懲首逆,到眼下一同讚揚起賈寶玉來。
“豎子安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