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開創《議林》雜誌,並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掌控輿論力量。
眼下的時代,輿論一般由官府掌控,官府說一便是一,無人敢反對質疑。
而《議林》雜誌一旦發行,達到一定的量後,必然會形成一股巨大的輿論力量。
有道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掌控了輿論,就可以達到一些達不到的目的。
這對於賈寶玉來說,還挺重要的,畢竟賈家將傾,非另闢蹊徑不可挽救。
眼下就是他首次利用輿論來應付馮示憲的發難。
第二期的內容,皆是眾人發表過的言論,以及對議題的態度,是有據可查的。
雖然絕大部分,是去過光福書檔的文人書生,可這些人的言論,會聚在一起,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畢竟這些人背後還有師長、同窗、好友等,肯定也參與到了這次議論之中。
另外還有一小部分,是賈寶玉特意去拜訪過的名家大儒之言。
如果馮示憲要因此事定賈寶玉的罪名,必然得罪這些人,尤其是那些名家大儒,絕不會眼看著馮示憲給賈寶玉定罪,因為如此一來,他們也有罪。
眼下賈寶玉更是將太祖皇帝都搬了出來,提醒馮示憲,不可閉塞言路,不然就是對太祖皇帝的蔑視!
“節臺大人,此議題確實有眾多的分歧所在,在下以為,可以議一議,並無不妥。”
“是啊,老夫以為,書本上所言,未必全真,豈不聞聖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
“沒錯沒錯,在下也是如此認為,諸位先賢許是疏忽,未能夠看出此句有不對之處,今有士子賈寶玉提出異議,真乃文壇之幸也。”
“……”
那些在雜誌上看到了自己言論的名家大儒,紛紛站出來,替賈寶玉說話,和最開始要嚴懲首逆的態度,截然不同了。
陳綬昱也跟著勸說:
“節臺大人,下官愚見,此事賈寶玉不僅無錯,大人還應該藉此褒揚他,上表朝廷,以示江南士林之興旺,文教之繁榮啊!”
馮示憲原本聽到那些名家大儒倒戈了,臉色已然鐵青,待陳綬昱說完,神色陰沉到了極點,甚至如要滴水一般。
咬牙切齒地呵斥:
“荒唐!你的意思是,本官不僅不能嚴懲他,反而要上奏朝廷讚揚其言舉?!”
陳綬昱沉穩回應:
“下官只是如此提議而已,節臺大人要怎麼決斷,下官自不敢強求。”
馮示憲聽後,恨不得立馬拍案而去,怒視陳綬昱,只覺得陳綬昱簡直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他好心去幫陳光福,已經給了陳綬昱莫大的面子,可陳綬昱竟然絲毫不領情,反而拆他的臺,這讓他如何能忍。
“東翁息怒,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一旁的牟楠承看清了形勢,眼見馮示憲似乎準備魚死網破了,急忙低聲勸慰。
馮示憲轉頭看著他,眼睛瞪大,極為憤怒,甚至有些猙獰:
“牟先生,你說本官如何息怒?”
眼下當著眾人的面,不好多說什麼,牟楠承急忙請示馮示憲往後堂說話。
馮示憲終究是投鼠忌器,他剛來江南沒多久,倘若今日先惹惱了江南整個士林,他這個節度使此後休想和甄家爭鬥了。
瞪大眼睛,憤恨地環顧眾人一眼,冷哼著拂袖而去,跟著牟楠承去了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