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神色複雜的匆匆離去,他的內心亦如一團亂麻,不知是喜還是憂。
彷彿閒話家常之間,他卻與南鷹立下了一個足以震驚天下甚至將要改寫歷史的約定……合力廓清天下,兩軍相約決戰,敗者臣服,勝者全取,以不世功業,立萬山之巔,獲調合鼎鼐之功。
這個約定看似兒戲,卻偏偏又有諸多細節,將此約框成了一個難以違背的盟誓,令曹操無法拒絕。他悚然聽著南鷹輕描淡寫般說出一項又一項的條款,竟似毫無猶豫推敲之處,這令曹操不得不懷疑,南鷹早已謀劃好了一切,只是在等待一個最恰當的時機。
約定中指出,兩軍決戰前,雙方均須公告天下,無論成敗均不得叛漢,亦須忠心輔佐漢室,否則天下共擊之。這一條死死的拿住了曹操,若取勝之後仍有篡立之心,則其部屬盡多惜身愛名之士,將會嚴重質疑曹操的品性,其內部也將分崩離析、不攻自破。而天下間的忠君愛國之士更將視其為國賊,必定群起攻之。
約定又強調,自即日起,雙方在不聯合、不對抗、不內鬥的原則下,全力掃清各地不臣諸侯,所取之地儘可自治自足,以為決戰資本。這一條又迫使雙方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去儘快平定天下,否則必將此消彼長,在決戰中居於弱勢。
約定還要求,無論是大將軍府,還是車騎將軍府,均不得無故干預朝政,不得透過政治手段打壓對方,籍此水漲船高、積聚實力,三公有權拒絕甚至制裁雙方的惡意涉政行為。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不少,看似不偏不倚,但深究其本質,均是對南鷹一方有利,因為他本身就無意干政,更沒有問鼎九五的野心,自然不會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他立下的每一項條款,都令曹操如鯁在喉,卻又無計可施。
歸根到底,曹操是不得不服、不得不從。從政治地位和大義名份說,他已經輸了南鷹一頭。以現階段的軍事實力看,他更加屈居劣勢。如果逼急了南鷹,現在便放下一切顧慮,以當日全力對付袁紹一般的決心開啟內戰,曹操十有八九會飲恨收場。
所以說,誠如南鷹所言,他已經給了曹操一個機會!
當然,也有一些利益和好處是近在咫尺的。南鷹同意不再追究偷襲洛陽之事,並立即釋放曹仁和許褚,五千戰俘也將在完成洛陽重建後發還曹操。同時,還將以大將軍府的名義發文天下,褒獎曹操譴五千兵馬支援洛陽重建的義舉。
面對如此條件,曹操只能屈從。當下,他尚處於招兵買馬、實力膨脹的關鍵時期,一向對籠絡人心看得比什麼都重,不要說曹仁是他的族弟和主將,許褚亦是他部下首屈一指的猛將,便是換成了尋常部將,他也輕易放棄不得。
曹操心頭沉重,於馬上不斷揚鞭,急急向著府邸馳去……事關重大,他必須立即召集所有部屬進行商討。
而南鷹凝視著曹操的背影匆匆消失,面上卻彷彿平靜如水,心頭更似乎放下了一樁絕大的心事。他身居輔政皇叔之尊,統馭大漢數州之地,麾下又有二十餘萬精銳士卒,可說得上當世之上再無抗手,統一天下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世人若知此約,定會驚異萬分,縱橫天下十餘年的不敗將軍,何苦陪著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曹阿瞞兒戲天下?
然而,天下間只有南鷹自己才知道曹操的厲害。此人生性隱忍多疑,知人善任之能絕不下於他南鷹,文韜武略更是震古爍今。目前雖然屈居下風,但是誰又敢斷言最終他不會扭轉乾坤?
穿越此界十餘年,南鷹一直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試圖以一己之力改寫天下命運。在他的干預下,無論是解疫除災、漢胡之爭、黃巾之亂,還是董卓之亂、群雄逐鹿,其危害均已被降到了最低,大漢至今在冊丁口仍有兩千餘萬便是明證,漢土統一的曙光已經乍現,五胡亂華的悲劇幾乎不可能重演,而原本仗之以橫行天下的歷史軌跡,也被打得支離破碎,令南鷹再也無法先知先覺,事事領先一步……這迫使南鷹不得不調整思路,對統一天下的大業重新規劃!
無論羌漢戰爭,還是天災人禍,均已歷經百年。而從黃巾之亂算起,全國規模的內戰更已長達十餘年之久,百姓已經不堪忍受,國家急須廢墟重建,天下亟待重歸一統!所以,南鷹迅速想到了曹操,只有利用調鼎之功的誘惑,才能逼著曹操陪自己來下一盤取巧定天下的棋局。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達成天下一統的宏願!
細數天下英雄,袁術和公孫瓚均已覆滅,袁紹亦是苟延殘喘,劉表、劉焉、陶謙等人均不足慮,真正具有威脅的只有曹操和劉備!若不惜一切代價先行攻殺此二人,南鷹不是沒有這個實力和把握,卻只會拖延天下一統的程序,令百姓陷入更加難以承受的水深火熱。甚至,南鷹也不知道如此徹底改變歷史的最終衍變會是怎樣?或許,就會有一個在歷史中原本籍籍無名之輩,成長為更加可怕的天命之子,來謀奪天下……其結果,將會是殊難預料!而南鷹更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其實沒有猜錯,當河北之戰初定、天下局勢方顯之時,南鷹就已經開始醞釀這一盤大棋,約定最終之戰的所有細節都經過了反覆推敲和細心謀算。之所以留下曹仁和許褚的性命,並非是南鷹所謂的顧全大局和顧念舊情,他就是要儘量再爭取一些談判的籌碼,令曹操只能乖乖就範。
當天下諸侯盡皆臣服,萬里河山重歸王化,便是兩大軍事集團決一勝負之時!如果南鷹勝出,他將挑選出一個強大、忠誠的文武班子,輔佐天子中興大漢,自己則可帶著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問心無愧的去遨遊天下;即使輸了,相信曹操也只能盡心盡力的做一個漢臣,而興復漢室、令百姓安居樂業也將計日可待。所以說,無論成敗,大漢都必將迎來一個充滿生機的嶄新未來。
想著,南鷹嘴邊漸漸泛出一絲笑容:一切,都很完美!
正當南鷹滿懷憧憬之時,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看似洞察天機的完美佈局之後,歷史長河的流向也正在產生著微不可覺的變化。
廬江郡,陽泉縣。
諸葛玄匆匆返回居所,甫一進門便一疊聲的吩咐左右:“立即通知夫人和各位公子,打點行裝,我們要儘快啟程!”
管家愕然道:“主人,我們這才剛剛落腳未定,小公子的病情也才有了起色……”
“休得羅嗦!”諸葛玄停下腳步,怒道:“再若不走,全家都將玉石俱焚了!”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正當管家面青唇白之時,一個清朗的聲音卻響起:“此為叔父所教,叔父怎麼忘了?”
一個十五六歲的白衣少年不徐不疾的行來,他生得唇紅齒白,如玉的面龐上彷彿永遠帶著一絲超然自逸的微笑,端的就是一位美少年。
他向著諸葛玄長身一禮,從容道:“叔父勿憂,更不可在下人們面前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