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等到第一批蟹子出了塘,看個頭也不小。
若是能全都賣出去,付家的日子便徹底好過了。
“我看看,這個是母的。”
溫野菜拿了一個在手中 ,仔細辨別一番。
所謂公蟹吃蟹膏,母蟹吃蟹黃,溫野菜把蟹殼掀開,摘掉蟹嘴和蟹胃,又咔嚓一下將餘下的部分掰成兩截,果然蟹黃滿盈。
二人各自吃了一大隻蟹,一致認為這蟹子定然不愁賣。
“回頭給朱掌櫃送一些去,他嘗了好,自會找咱們買。”
溫野菜也道:“我打算也給咱們家的食肆買上一些,做你說過的那個禿黃油,送去朱掌櫃的廣聚軒賣,怕是一罐二十兩也有人買賬。”
禿黃油乃是用蟹膏加上蟹黃熬製,不加蟹肉,好多隻蟹才能做出一小罐。
溫野菜第一次聽聞喻商枝提起,就感慨竟是有人會在吃食上下這等心思。
後來多方打聽,也得知在壽安縣尚未出現過這等吃食。
他有所預料,憑這個定能大賺上一筆。
“若真要做,到時也得在包裝上下功夫,最好還能定做一批木盒,一個盒子裡可以放兩罐,方便那些大戶人家買去送禮。數量不能多,就和碧桃姐鋪子裡最貴的澡豆一樣,售完即止,吊著這些人的胃口,來年還會繼續買賬。”
便是溫野菜也不得不感慨。
“還是你的算盤打得響。”
喻商枝失笑。
他不過是見識過更多現代的營銷手段,隨意選幾個也足夠在此間用了。
飯後兩人說了一會子話,他才頗為不捨地把自家夫郎送出了門。
下午還有工匠來送醫塾裡要用的桌椅,擔心出岔子,喻商枝決定等一等再回。
這麼一耽擱,再回到醫館已過了申時。
常淩領著小六坐在門口一側,身後立著“濟民醫塾”的牌子。
面前擺著筆墨,用作登記之用。
“可有人來?”
喻商枝上了臺階,問了一句,兩人都搖了搖頭。
常淩道:“那官府的告示剛剛貼出去不久,想來訊息傳出去也需要時間。”
喻商枝頷首。
醫塾第一批只招不超過三十個學生,喻商枝秉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打算每個都親自遴選過目。
學生在精不在多,為此並不急迫。
果然到了次日,開始陸陸續續有人來此打聽。
但一整日過去,都沒有一個符合要求。
要麼就說是識字,實則壓根不認得幾個字。
要麼就是有投機取巧之嫌,看起來壓根對學醫毫無興趣。
喻商枝毫不留情,盡數拒絕。
到了快傍晚時,醫館也臨近打烊。
門外的常淩預備收攤,此時卻來了個人,身旁跟了個老婦人,牽了一名小哥兒,說是來給小哥兒報名。
恰好此時,趕上喻商枝從門內走出。
兩人打了個照面,喻商枝意外地認出其中一個人。
“吳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