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合一
秋分過後, 天黑得愈發早了。
喻商枝如今時常帶著孔麥芽出村看診,病患狀況各異,難免有時夜幕落下後還沒回來。
若只是去水磨村那樣離得近的還好, 假如是更遠的村子, 見天色暗了, 溫野菜就會趕上牛車去半路上迎。
他們現在買得起燈燭,家中便常備著燈籠。
擱在牛車的車板上,能照亮一段前路。
不過板車沒有車廂,到底是不太方便, 喻商枝覷著天就要冷下來了,或許還是趁降溫之前換一個帶頂的廂車最好。
之所以這麼想,自是因為家裡添了新的賺錢門路, 那就是做澡豆。
秋收的大豆拿出來一部分做成了豆麵,加水和成泥,再將各種有美容養顏功效的中草藥碾成細末新增進去, 揉成大小適中的丸子晾幹, 澡豆就算是做好了。
外頭還可以裹上各色花粉,再增一份香氣。
且用於澡豆的花粉多是紅色或是粉色,拿出去時賣相更好。
喻商枝心裡頭存了好幾個澡豆的方子, 其中最名貴的據說是古時公主用過的宮廷秘方,裡頭盡是些沉香、麝香。
沉香和麝香這等原料,喻商枝肯定是不會用的,就是買得起也不捨得往裡放。
所以最後做出來的第一份澡豆,除了豆麵之外主要新增的是七□□。
所謂“七□□”,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美白方子, 包括白芷、白術、白茯苓、白芨、白芍、白附子、白蘞七種“白”字打頭的藥材。
只是光如此還不夠,喻商枝想著既然要做澡豆來賣, 就需要一些和現在世面上澡豆不一樣的東西。
而給他啟發的,依舊是那個宮廷秘方,裡面有一道工序,叫做“粥幹”。
顧名思義,這“粥幹”和粥是有關系的,也就是用米做的。
工序是先把米蒸成飯,再放入冷水中浸泡,這一步是為了發酵。
發酵結束後取米湯煮沸,加入糯米,小火慢慢熬製,使之變得粘稠,最後倒出來攤開曬幹,就變成了米湯那樣半透明的“粥幹”。
將這個東西也磨成碎末活進澡豆裡,清潔力更強。
合作售賣澡豆的胭脂鋪子是朱童介紹的,他在鎮上紮根那麼多年,自是有許多熟識的商戶。
在朱童的見證下,喻商枝也同胭脂鋪子的掌櫃說定了澡豆的價格。
因他不想把過多成本浪費在包裝上,所以送來時只有最簡單的竹盒。
這樣的一盒裡面是十粒澡豆,一盒的價格是二百文。
喻商枝看過胭脂鋪子裡現在賣的澡豆式樣,最便宜的是八十文一盒,一共十粒,比雜貨鋪的已經好一些,但質量仍然粗劣。
手一搓就全是粉,感覺還沒沾水就要化了。
他推測自己供的貨,在胭脂鋪子裡應當可以賣到三四百文,再加個好看的盒子,興許五百文也有人要。
胭脂鋪有賺頭,又有朱童作保,自是願意同他合作。
第一批喻商枝除去樣品,又送去二十盒,這就是四兩銀子。
而入冬前這段時間,溫家的收入還不止於此。
之前秋收過後,村裡各戶把地翻幹淨,又撒上了冬小麥的種子。
溫家也不例外,只是在此之外,他們家還有三畝的晚稻要收割。
而晚稻收割之前要排水,其次再將稻花魚都撈出來賣掉。
按理依著斜柳村這邊的氣候,只要不趕上十幾年乃至數十年一遇的寒冬,稻花魚是能在水田裡過冬的。
甚至這種魚還有個名字,叫“過冬魚”,開春破冰後撈上來,滋味更是鮮美。
但因為是第一年搞養殖,喻商枝和溫野菜還沒摸清路數,只怕賠了這些精心伺候了好幾個月的魚苗,所以想著先把這一茬賣了,待明年下了新魚苗再慢慢琢磨。
魚是鮮貨,和獵貨一樣死了就不值錢了,沒法一口氣撈上來堆在一起賣。
別看這些魚還未來得及長成在稻田裡流竄多年的,妖精一樣的大魚,但由於稻田裡有的是東西可以吃,且還會得到額外投放的飼料,短短幾月內也已飛速長大,少的也有三四斤,多的有七八斤,三畝田加起來足有數百斤。
這其中朱童要去了一些,且帶上了鎮上其餘幾間規模中等的食肆,他們大約能消化掉一半,約好了日子,直接遣人帶著車來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