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賜
方逑伺候慶元帝幾十年,主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他都要在心中咀嚼好幾遍,揣摩背後的意思。
這會兒聽慶元帝提及博古架最上層的紅松木匣子,不由詫異。
他記得那個木匣子裝的是一柄玄鐵劍,由前朝名匠打造,取名“蒼玄”,劍身通體漆黑,劍刃鋒利,削鐵如泥,乃是慶元帝珍藏的寶貝,連最得聖寵的五子趙崇昭主動討要,慶元帝也沒給。
方逑隱晦地看了顏朗一眼,心裡頭有了新的計較,領命腳步匆匆去了慶元帝的私庫,再回來時,身後多了兩個手捧東西的小太監。
“陛下,東西取來了。”
方逑按照慶元帝的指令吩咐小太監將東西捧到卿月與顏朗的面前,卿月與顏朗立馬站起身,眼神悄摸摸交流,沒說話。
“阿朗,朕聽聞你武功不錯,對上武將家的小子們也不落下風。”
慶元帝身體往前靠了靠,伸手指著紅松木匣子道:“朕覺得這個禮物很適合你,你開啟看看喜不喜歡?”
天子賜不可辭。
慶元帝的話勾起了顏朗的興趣,他謝恩接過紅松木匣子輕輕放到一旁的茶桌上,隨即小心翼翼地開啟,入目是一柄古樸的劍,瞧著劍身暗淡,不如常見的刀劍亮眼,光從外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柄劍?”
“嗯,朕多年前偶然得到的,其劍身由玄鐵打製,削鐵如泥,千金難求,名為蒼玄。”慶元帝言辭間多有贊嘆。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再次看到這柄劍,他感覺心頭酸酸脹脹,當年的豪言壯志彷彿在此時重現了。
可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他老了,即便再不捨,也不得不承認這柄劍繼續留在他手中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藏於庫房積灰。
慶元帝給賞賜本是心血來潮,現下細想一二,倒覺得此舉甚妙。
顏朗聽完慶元帝的話雙眸發亮,右手下意識摸向匣子裡的劍,下一瞬,指尖傳來刺痛,他慌張收回手,發現指尖處已經冒出血珠,血色豔麗無比,明晃晃地告訴他,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在做夢。
“哇,確實是柄好劍!陛下,這個真的要送給我嗎?君無戲言,送出去的東西可不帶往回收了。”
顏朗笑得見牙不見眼,利落地鎖上木匣,將木匣抱在懷中,露出少年人該有的意氣風發。
他觀慶元帝龍顏平和,膽子也大了幾分,藉助領賞賜的機會又說了幾句討巧的話,哄的慶元帝龍心大悅,渾厚的笑聲回蕩在寬敞的勤政殿中。
“阿朗放心收,送出去的東西朕絕不往回拿,不然這張老臉往哪擱呀?”
一老一小都不見外,你一言我一語聊的起勁,彷彿先前的壓制與試探根本不存在。
聊完賞賜的事,慶元帝也有些乏了,他看向能主苗疆之事的卿月,鄭重了神色詢問道:“阿月,朕今日召你們進宮所謀之事你應當心中有數了吧?”
“回陛下,民女知曉。”卿月恭恭敬敬回答。
“好,那朕有話直說了。”慶元帝站起身慢慢走下來,與卿月二人相對而立,“朕要著手平定北境紛亂,目標是一戰保北境起碼二十年的絕對安定,不受外族侵擾。”
“朕有二十萬鎮北軍,十萬冀城軍可以投入北境戰場,還有上乘的兵器支援,糧草駿馬也隨時能籌備出來,不需要你們煉制傳言中神之又神的蠱蟲。”
“但是。”慶元帝話音一頓,虎目灼灼注視著面前的兩個小輩,帝王威嚴的氣勢再度迸發,“朕希望阿月與阿朗乃至苗疆其他有能之士同赴北境,在必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助北境大勝一臂之力。”
苗疆後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蒼落山中,大多數人都存在避世的心態,自給自足,努力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少部分人被族中長老選中安排出山,或讀書,或經商從醫,看似已融入世俗,實則骨子裡還是為了部族,為了苗疆。
他們團結一心,在邕國境內,卻沒有真正將自己當成邕國的人,他們是獨立的,是排外的,即便天下大亂,也不為所動依舊獨善其身。
慶元帝掌天下大局,這次將苗疆也算計上了。
他要趁此機會讓苗疆人也參與其中,一來了借苗疆特殊秘術助力北境戰事,二來希望卿月與顏朗身臨其境,親眼看看底層百姓的苦難,感受三十萬邕國好兒郎的熱血愛國情懷,體驗戰場的殘酷與現實,讓他們重新認識邕國,感同身受,真正打心裡認同自己是個邕國人。
作為苗疆未來之路的領頭人,卿月與顏朗的想法至關重要,只要將他們二人以及那些苗疆的有能之士搞定,苗疆真正歸順朝廷指日可待。
慶元帝想要鏟除北境困境,也想收服苗疆為朝廷所用,發揮苗疆最大的價值。
卿月與顏朗閱歷尚淺,壓根考慮不到慶元帝內心深處的謀算,他們聽了慶元帝的話心頭莫名一震,整個人都懵了,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去北邊?”
卿月不死心地詢問一句。
“是。”
慶元帝彷彿看出了卿月二人的糾結與憂慮,為了安他們的心,解釋道:“不是現在,朕知道你們初入俗世有很多東西還不懂,什麼都要慢慢適應,稍後出宮,你們就與同行長輩商量一下,再書信一封回苗疆,聽聽長老們的意見,最遲過年之前給朕一個準確的答複吧!”
眼看冬日來臨,北境冰天雪地非開戰的好時候,多給點考慮的時間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