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天選炮灰只想活著17)
處理紀春梅只是個小插曲。
這段時間,知青院最主要的工作還是澱粉製作試驗。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瓜的出粉率超過30,在紅薯這一類裡面算是一騎絕塵了。
知青院派出幾名代表,帶著曬好的粉皮和粉條去了大隊部,找大隊長和支書詳談。
這要是在饑荒年代,大隊長肯定會覺得知青們在胡鬧。
把粗糧加工成細糧,中間肯定是有浪費的。那時候人都吃不飽,怎麼可能搞這個。
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時候了,如果可以用大家都不太喜歡的地瓜做成大家都喜歡的食物,甚至還可以拿去賣錢,那就值得嘗試啊。
去談判的幾個人不但帶了幹粉皮,還帶了一碗拌好的粉皮,準備了一堆的說辭:
出粉率很高,做成澱粉可以長期儲存;
粉條和粉皮都很好吃,還可以往外賣;
剩下的殘渣還可以喂豬,也不算浪費;
如果地瓜不夠用,還可以組織社員開荒。這樣産生的殘渣、地瓜秧都會更多,咱們就可以多喂幾頭豬;
……
但是這些都沒來得及表達,大隊長和支書嘗了一下拌好的粉皮,立刻就拍板了。
搞起來!
這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
雖然他們一年到頭也喝不上幾回酒,但是,說不定賣了粉皮就能多打點酒,就著粉皮喝呢?
夢想還是要有的!
知青們:“……”
據說當天,大隊長就派了自己的小兒子到小王莊供銷點打了二兩酒,和支書倆人喝的美滋滋。
這時候農村喝的酒都是散裝的。自己拿個瓶子去打,買半兩都可以。還有醋和醬油,也都是散裝的。
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大隊先收拾出一個院子當粉條作坊。招募社員開始幹活。
最開始,每天就給算工分,沒有額外的工資。
但是也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以前冬天也就是修水渠能有點工分,但是水渠又不是天天修,冬天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閑著的。
現在,坐那兒洗洗地瓜、刮刮皮就能掙工分,誰不願意幹呢?
做澱粉剩下的渣滓除了一部分用來喂生産隊集體養的豬,剩下的還可以分給社員帶一點回家去喂自己家的豬。
紀珊做了粉條作坊的記賬員,工作輕松,滿工分,暫時也沒有工資。
畢竟現在就是個小作坊,小打小鬧的,等以後賺了錢再說。
第一批成品做出來之後,大隊長帶著它們去了公社,去找公社書記談銷售的事。
看著比麵粉還要雪白細膩的澱粉,以及做好的粉條,公社書記也很高興。
誰不愛吃細糧呢?偏偏細糧産量低,最高産的地瓜,讓大家都吃膩了。別說別人了,他想起地瓜就有點反胃。
公社書記當場就叫來了供銷社負責人,幫著雙方敲定了合作協議。
十裡梁出産的粉皮和粉條,就放在供銷社賣。
先看看效果。要是買的人多,産量也大,還可以向公社外推廣。到縣裡去賣就很不錯嘛!
他真的想太多,十裡梁這點産量,連公社內部消耗都不夠。
十裡梁出産的地瓜都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