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鋪子開張
二月廿五, 李秀婉的李記食肆和姜姀的竹編鋪子一道開張。
宋衍買了一串長龍似的鞭炮,找人算了個黃道吉時,放得噼裡啪啦震天響。
彼時正值午食時間, 且縣城裡還是頭一回有這種雙鋪合一、招牌並立的鋪子出現,來看熱鬧的客人就多了些。
李秀婉只覺得自家食肆的門檻都快被踩爛了,在後廚忙著顛鍋做菜。那被譽為鎮店招牌的爆魚鱔絲澆頭面, 出了一鍋又一鍋。
食客們吃得一個個叫好,都道滿嘴鹹鮮, 鹹甜適宜,尤其那鱔絲嫩得幾乎不需要怎麼嚼,一滑溜就順著舌頭吞下去了。
開張頭一日, 怕他們夫妻二人忙不過來, 沈叔和孫叔都來幫忙了。
李貴生忙著給客人點菜記菜的工夫, 沈叔就擎著一塊四四方方的竹編託盤, 在後廚與前堂之間穿梭, 給各種客人送上最新鮮熱乎的吃食。
孫叔則在左右肩上各搭一塊抹布,收拾了前桌客人的碗筷後,飛快地用濕布抹了桌子,再用幹布抹上一輪。
這樣食客們就能舒舒服服地落座,不會因為桌上殘留了水漬、湯漬,髒汙了袖子。
正是這些小小細節,叫客人們吃得更是舒心。才剛開張, 就有不少客人是聽他人口傳口,聞名而來的。
至於如何將那些進店的客人引進後堂,便是將李記食肆裡的各色物品,全換成竹編的。比如竹蒸屜、帶把手可隨手提留的小竹罐子,還有隔熱用的竹墊子、竹託盤、竹筷筒、竹簾子, 甚至連盛面餅和脆豆的盤子,都是姜姀手作的。
但凡那些不粉、不湯的吃食,都用竹盤、竹碗來裝,妥妥的一號廣告位。
小果、與哥兒、霜霜站在門前迎賓。都身著大紅毛邊短褙子,紮一對雙丫髻,上頭系紅縧。一個個麵粉膚白,胖乎乎惹人憐愛。
好些個路過的娘子,見了他們仨,一面向在旁看著的宋老爺子道“老爺子好福氣”,一面忍不住上手掐一把孩子們圓鼓鼓的腮邊。
這時三個小娃娃便齊聲道:“歡迎歡迎,客人慢用。”
等人出來,又道:“客人好走,下回再來。”
跟仨年畫娃娃似的,靠販賣可愛,也給食肆吸引了不少客流。
姜姀的鋪子開在後堂。
簽完轉租的契書,再等趙牙人那邊的準許開店手續辦完,她便尋人改了改後屋的裝潢。將原本的臥房改成了兩隔間,一間給孫叔夫妻倆,一間添兩張窄床,中間用葦簾隔開,給孫喜和孫樂兩姊妹睡。
這四位就是先前從趙牙人那處領回來的篾匠一家。
當初趙牙人領姜姀同他們相見時,這一家四口還不長這個樣呢。到牙行問過才知,孫叔一家子此前在北境陳州過活。靠著祖傳的手藝吃飯,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後來夜半被人驚醒,竟是敵軍一夜之間連破三城,禍及自家所在的連州,趕緊收拾了家中細軟,帶老婆孩子往南邊趕。
可惜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批流民過境,圍堵他們所乘的驢車,哄搶了他們身上所有的幹糧銀錢。自此一家子身無分文,被迫和流民一起,徒步往南邊遷徙。
昏天黑地地走了兩月餘,終於走到南面水鄉。女兒孫喜實在餓得不行,看見村子裡一戶人家院門大敞,院外牆邊有一隻肥雞,正高挺著脖頸走來走去。
一時間頭腦發昏,沒顧上家人的攔阻,沖了過去。
姜姀也是後來才知道。孫喜就是陳秀花摔倒致偏癱一事的始作俑者。宋衍從陳四郎那裡聽說這事時,孫喜他們已經在被送去官府的路上了。
因陳秀花大鬧山間一事,宋衍和陳四郎不打不相識。在這鄉野之地,一個善頌詩詞,一個善題畫作,都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反倒格外惺惺相惜。
所以當時宋衍提出,以四幅大瑨山水替孫叔一家子贖命時,陳四郎當場便答應了。也是這事兒鬧出來以後,陳二郎才被氣到急火攻心成了歪嘴。
許是覺得自家這弟弟書讀得不成,又考不上科舉,卻生得一副文人腦子,總覺得自個兒高人一等,滿嘴禮義孝悌,卻頻頻做出不忠不孝不義的荒唐事,幾次三番害了家裡。
姜姀顧不上旁人家的事,只在得知這件事的始末後,去陳四郎處,以在縣城開店不便為由,退了孩子們的學錢。
最後還是請宋老爺子幫忙,讓他以過來人的眼光,在縣城裡物色了一名人品、道德、性子、學識都穩定的夫子,將三個孩子轉到了他那裡。
至於宋衍和陳四郎的交情……
宋衍道:“用畫贖人一事,我本以為他不會答應,只是隨口說說罷了。那日我身上揣了不少銀錢,本打算先叫孫叔一家子道歉,再給銀錢賠償。為的是讓他們在官府少吃些苦頭,出來後無病無傷,還能做竹編就行。沒想到陳四郎竟不要我的銀錢,只要那四幅畫卷,還當場將人推給了我,顯得那叫一個深明大義。我便也看清了他的人品,日後少來往就是。”
但今日新店開張,陳四郎也來捧場了。姜姀便請李秀婉煮了一碗招牌爆魚鱔絲澆頭面給他,還幫他付了銀錢。該有的禮數得有,至於深交,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