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也想讀書
姜姀是聽完了結局才睡著的。只記得臨睡前對陳裡正的事兒頗感唏噓, 然後學著古人的模樣,閉目“噫籲嚱”了一會兒,就兩眼一翻睡過去。
早起依舊做竹編。昨日做的帶把手的小果盤已經足數, 今日便做起竹扇來。這竹扇長得像鐵扇公主芭蕉扇的微縮版,外輪廓帶弧度,因此最外層包邊用的竹篾和竹絲, 需得先在火上烤過。
李秀婉抽竹絲抽個沒停,蘭英嬸也編個沒停, 姜姀就在她身側烤竹篾烤個沒停。
及至傍晚,三個人竟將五十把竹扇都做好了。而且做得都是一等一的精緻,果然熟能生巧。
能把效率拉高, 就不需要夜裡熬鷹費眼了。姜姀對這雙眼睛寶貝得緊, 在她們的“課間操”裡, 還多加了一套眼保健操, 每隔一個時辰做一次。
什麼擠按睛明xue, 輪刮眼眶,都照著她學生時期的記憶來上一套。這樣勞逸結合下來,頸椎後背不疼,眼睛也不酸,整個人跟永動機似的充滿活力。
要知道,幹活兒和運動還是有些差距在的。幹活會累,運動卻能幫助身體恢複精力, 這二者看起來都在忙忙碌碌動手動腳,本質上卻有很大區別。
接下來的幾日便都是如此。
蘭英嬸道:“您別說,一開始我還擔心做多了竹編要腰疼呢。沒想到身上比先前還輕鬆了,阿姀你說的這什麼操,當真管用。這課間操……你管哪兒學來的?”
姜姀便胡謅了一段:“那是我兒時在學塾上學的時候, 夫子教的。”
“學塾還教這個吶?”李秀婉抬起頭,“與哥兒和霜霜回來倒是一句沒提,沒想到學塾裡不僅教讀書寫字,還教做操。”
與哥兒正好聽見,從院門邊探頭出來:“娘,學塾裡沒教。”
姜姀忙打哈哈:“南北有異嘛。與哥兒是在南方讀的書吧?”
“那倒是。”李秀婉點點頭,沒再繼續糾結這事兒。
姜姀便也笑笑糊弄過去,盤點起他們做好的竹編來。
此時距離二月二還有八日。竹編流水線的三人,已經將果盤、竹扇、竹燈籠、竹提籃、茶葉罐悉數備好。接下來準備開始做竹花器了。
花器款式繁多,圓的、方的、開瓣的、扭編的,做起來難度各異。得虧姜姀當初給錢掌櫃畫的圖樣沒畫出個開瓣形,只隨手畫了扭編的,屬於看起來複雜,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多功夫的“噱頭”花器。
只要按照尋找壓挑的法子,編好花器的底部,再將四方向的竹篾,用竹絲捆成一股股,扭插起來,固定好就行了。
扭編的花器,像開口的花捲饅頭,帶細長弧形的提把兒,上頭還有十字形的纏絲用以增添紋路。可以像提籃那樣,被人勾著提把拎來拎去。掛在高處,很適合養吊蘭之類花莖匍匐的植物。
家裡要是有個雅緻的小別院,這裡放一盆,那裡掛一盞的,也是十分精巧好看。
又兩日過去,五十個花器也大功告成。姜姀看著堆好的一筐筐竹編,心中十分滿意,就剩下最後的五十個竹食盒了。
竹食盒邊角四方,連頂頭的提手也是四方形的。
先用竹篾編麵皮,再使剪子裁出四方角的形狀,包括食盒底、食盒邊。再生火、烤竹篾,定下提手的折角。
原本提手和竹盒子的連線處是需要鑽孔的,但沒有鑽孔的機器,手工鑽小孔又過於費時費力,姜姀便使了個小小的巧思。
用薄竹篾捆紮起來,合成一股,用來代替原本只有一根的粗硬竹篾。這樣就無需打孔穿竹絲固定,只要將薄竹篾盡然穿過食盒鎖邊的縫隙,再以竹絲纏邊的法子,將各分東西的篾片束在一起即可。
做出來的食盒結結實實的一個。姜姀在裡頭放了四個碗碟,承重尚可。又換了海碗,盛上水,都未能超出它的負重。
好極了,接下來量産就是。
到二月初一這日午後,姜姀他們總算做好了所有的竹編。忙了這些日子,再勞逸結合也難免生倦。但看見滿滿當當的成果,想到接下來又要收獲的另一半銀錢,頓覺疲累盡散。
今日一早,宋衍、李貴生和沈獵戶,就已經挑了一趟貨品去縣城裡。日中回來簡單扒兩口水飯,又忙不疊地再往縣城裡去。
這會子才剛又回來呢,一個個走得面色發灰。饒是沈獵戶這樣幹慣了體力活的,也覺得有些吃不消,回來喝了兩大瓢水,歇了大半晌才好些。
宋衍和李貴生就更不用說了,這趟回來走得,腿腳都發顫。
宋衍為了在姜姀面前逞能耐,手腳抖得和篩子似的都咬著牙沒說。卻不料在端水時暴露,嘩啦啦地抖灑了一地。
姜姀哪裡看不出來,卻笑笑,沒有拆穿,只輕聲道:“辛苦了。”
得此一言,夫複何求。宋衍身上的酸楚頓解,笑憨憨地坐了會兒,又和姜姀他們一齊走這最後一趟。
山腰上人去樓空。宋老爺子帶著三個孩子,也隨他們往山下走。
半個多月過去,老爺子瘦下來不少,甚至不用他自個兒費勁減重,光給這三個孩子安排課業,再加上陪玩,就有夠吃力的了。
而之所以有了課業這東西,全賴於十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