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嚥了下口水。剛還和宋衍還在屋裡討論長不長肉的事,這就被驚喜砸頭了。
她倒是信心滿滿,一天吃三頓肯定能長肉。到時她就能和大妞一樣長得白白胖胖。大家不都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長得討喜麼。她不落下,她也要討喜。
高興的不止她一個。宋衍從小到大都是按照一日三餐養著的。到這兒變成了一日兩餐,成日裡餓得饑腸轆轆。接下來每日練腿消耗大著,要是營養跟上了,腿腳也能恢複得更快些。
三個人一個接一個樂得不行。
姜姀和小果一人捧了個雞腿在手裡撕著吃,吃完再喝碗湯。米粒兒在雞湯裡煮過,軟爛鮮甜,壓根不用嚼就滑進了肚子。
這頓吃得實在滿足。
吃完後,她又洗了點野葡萄當飯後水果。
宋衍貼心地剝去了全部的葡萄皮,又將牙簽插在上頭。這樣這一大一小就不需要髒手,可以一口接一口痛痛快快地吃。
正吃得起勁,山道上傳來人聲,聽起來還不止一個。姜姀錯愕地扭過頭,只見一群人嚷嚷著“找到了”,隨後前赴後繼地朝山溪這頭走來。
“小娘子,可算找著你了。要沒你家燻肉的黑煙,我們還真是找不著路。”
來人共有五個,一女四男,都走得氣喘籲籲的。為首的布衣女子抽出錢袋子,在她面前晃了晃說道:“小娘子你還記得我嗎?先前在白水村咱們見過,那會兒我用的就是這個荷包。”
姜姀想起來了,這不是張阿嫂身邊跟著的那位麼。
“不知娘子怎麼稱呼?”
“您叫我翠瑩就好。”翠瑩面上笑意盈盈,“我家阿嫂要我來找你。我在山下那可是挨家挨戶地問,終於找到個先前買過你家竹簸箕的問到了話,走了大半天才摸到你這兒。我來就為一件事,不知道娘子最近忙不忙,有一樁上門的營生做是不做?”
“哪有上門的生意不做的道理。”
翠瑩笑了笑道:“娘子爽快。先前你做的那些元寶籃,讓我家裡來的貴客非常滿意。這不,最近那家人家裡也要辦喜事,需要六十六個竹燈籠掛著。不過工期緊,後日日中就要。阿嫂想做個順水人情。娘子要能應下,我們便按照十文錢一個來收。會先給您一半定金,到時還要麻煩娘子趕在日中前,將燈籠送到裡正家裡。”
六十六個竹燈籠,六百六十文錢。這對姜姀來說算大生意了。畢竟竹燈籠做起來並不複雜,要放平日裡賣最多三文錢一個。如今價格翻了番,不過是工期緊了些。但有她和蘭英嬸兩人一道,也不算太難。
“答應,自然答應。不過既是辦喜用的紅燈籠,還需要在裡頭裝上短燭和紅砂紙。這些我家裡沒現成的,還得下山去買。”
“那好說,哪有讓娘子自己貼錢做東西的道理。一會兒我們趕下去,買好了差人送上來。娘子手邊的可以先做。這樣不耽擱,省得到時誤了吉時。”
翠瑩做事爽快利索,怪不得張阿嫂器重。
姜姀點頭應下。翠瑩給了錢,便吆喝幾人下山。四個八尺大漢風風火火地跟在她身後,被她呼和地愣是一句話都沒敢搭。
三百三十個銅板揣在手裡沉甸甸的。姜姀晃了一下,銅板相撞,發出叮叮當當響。
她將這些銅板交給宋衍:“都裝在錢袋裡罷。我要趕緊上山,跟蘭英嬸說一說這個事。那個燻棚……”
“你放心去,這兒有我。保準給你收拾得妥妥當當。”
姜姀笑了笑走開。山道上,她連走帶跑地爬上去。按說這個時辰,蘭英嬸通常會坐在院子裡和嬌嬌一道曬太陽。可今日,院子裡冷冷清清,屋門也緊閉著。
推門進去,屋子裡光線昏暗。
姜姀看不清,小聲地喚了她們一聲。蘭英嬸的聲音有氣無力地從簾子後頭傳過來:“是阿姀啊。怎麼了這是,匆匆忙忙的。”
“阿嬸我方便進去嗎?”
“進來罷。你沈叔不在,裡頭就我倆。”
姜姀撩簾走到床旁。她們倆並排在床上躺著。嬌嬌睡著了,整個身體蜷縮著一動不動,有規律地一起一伏。
蘭英嬸就沒有那麼舒坦了。她仰面躺著,見姜姀來,用手撐了下床板想要起身,口中卻嘶了一下沒能爬起來。
“歲數大了,不中用了。今早上不過捧了盆水,被石頭絆了一腳就扭傷了腰。這就起不來了。”
姜姀的一顆心吊起來。屋子漏了,幫手沒了,這麼多個竹燈籠怕是得連夜做了。
難過歸難過,她還是說道:“阿嬸您要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