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下山
時間倏地走過三日。這三日裡,姜姀每日花一半時間練習爬樹,另外一半時間用來做竹編。
蘭英嬸則是專心做她的竹簸箕,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竹編這東西,學了個門道以後靠的就是手熟。姜姀並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大瑨朝屬於歷史洪流中的哪一截,但竹編本就是從古時候開始一路傳承到現代的東西。工序上按說大同小異,無非是用的工具上有差。
而今既缺少工具,那隻能等她做的量多了,摸出個手感來,才能一日日感受著進步。
但這趟下山,光有竹簸箕肯定不夠賣的,總不能家家戶戶都在這個時候需要竹簸箕。於是她在蘭英嬸做竹簸箕的同時,利用有限的工具做了些竹筐和背簍。
而先前蘭英嬸做的那兩個賣相一般的,未免影響她們這次做營生的口碑,便由兩家人分了留著自個兒用。
又用剩下的竹篾邊角料做了幾只小孩子玩的竹編螞蚱,給小果和嬌嬌一人留了只玩,其餘的都打算下山的時候挑去賣。
轉眼做好的竹簸箕越壘越高。姜姀眼瞅差不多了,便叫了聲停。
數了數,這幾日一共産出竹簸箕十五個,竹筐八個,背簍兩個。
僅這兩個背簍就花去一整天時間。這一帶人喜歡用背簍背孩子,所以她做的時候格外小心,還刻意做了個篾尺用來給背簍收縫,生怕哪裡紮得不夠嚴實。
再就是背簍那兩根背帶,工具有限的條件下,生産出來的竹絲不夠細密。光用竹篾的話,韌性和舒適性上都會有所欠缺。
所以出於安全考慮,她在做背帶時把藤條編了些進去,這樣韌性足夠,承重力也比原來的純竹編背帶大得多。
這日清點完成品,晡食時候,兩家人又合在一起給竹編商量定價。
“原先我做的竹筐賣兩文錢一個。即便是這麼便宜的價格,買的人也少,更沒什麼回頭客。這兩年下來,受北方打仗影響,外頭的物價翻著倍地漲,我這竹筐都沒好意思漲個半文。”
原身在陳家時候一文錢都摸不著,所以姜姀並不熟悉山下的物價:“那別家呢,有沒有別家賣的價格可供參考的?”
蘭英嬸笑道:“你猜猜我這手藝怎就賣得出,還不是因為十裡八鄉沒一家正經的篾匠。”
姜姀跟著笑:“那這樣更好。此番咱們就說是升級了工藝,明眼人一眼能瞧得出和從前的不同,順著勢把價格抬上去就也合情合理。”
“那你覺得賣多少合適?”
“簸箕三文,竹筐四文,背簍做起來麻煩,且量少,就賣六文。阿嬸您覺得這樣如何?”
“呀,翻這麼多啊。”蘭英嬸道,“我自然不嫌多,就是不知道村民們覺得如何。”
“您看既然竹簸箕做得多,我還有個想法。單買三文一個,買一雙只需要五文。村裡都是相熟的鄉鄰,肯定會有想要湊單買的。薄利多銷村民們高興,咱們也不虧。”
“還是你的腦子好用。就按你說的,反正咱們這回就在山下的村裡試試,不走遠。要定價不合適,後面再改也成。”
兩家人就此約定好,明日一早讓沈獵戶幫著,把東西挑到村子裡賣。至於蘭英嬸,她留在家裡照顧嬌嬌,順帶給出門的幾個準備回來後的餐食。
姜姀和小果走後,屋子裡安靜下來。
蘭英嬸進灶房燒熱水打算刷碗,看見灶臺一角放著口麻袋,左瞧右瞧,總覺得眼熟,像是前幾日見過。開啟一看,裡面是一袋子舂好的米粒兒。
她登時想起來點什麼:“老頭子你過來瞅瞅,這咋個回事啊。不是不讓她們給糧食嗎,怎的又拿來一袋。”
沈獵戶剛目送完兩人,沒進來,在屋外和嬌嬌一道溜達著消食。
“是我擱在那兒的。小果說,她娘親這幾日夜夜傷心,總覺得我們不收糧食是跟她們生分。說著說著,就開始掉眼淚。我想著算了,那就收一袋米罷,米比面好歹便宜些。”
走到屋外,蘭英嬸捶他一下:“這種話你也信。是阿姀那丫頭心裡頭過意不去,故意讓小果哄你的呢。怎的,這會兒祖宗規矩不重要了?信不信你太爺從祖墳裡跳出來抽你。”
“那可不會。”沈獵戶呵呵笑了兩聲,“我太爺沒說過那種規矩。我爺沒有,我爹也沒。”
……
翌日,姜姀天沒亮就起來,和麵揉麵,在那口沒有鐵鍋的灶膛裡悶了幾張餅。
山上山下往返一趟就要個把時辰,再加上白澱村地廣人稀,沿路叫賣不曉得要花去多少時間。為了避免路上挨餓,幹糧肯定要備著。
他們做大人的,忍忍也就算了。但像小果這種腸胃弱的,更加不能久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