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輕笑一下,玄黃大陸的水太深,他使勁攪動一下,徹底把它攪渾了,對他也是有大益處,起碼可以轉移所有大勢力的注意力,即使他搞出個什麼事情也不會被人瞄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曹澤,關於那個謠言的事情,外面怎麼樣了?”
“我估計,整個玄黃大陸幾乎九成九的人都相信了,畢竟事情本身就有七分是真的,再配合上你的那番成聖之謎,更是讓這個謠言深入人心。我估計一些亙古傳承下來的超級勢力,已經開始查閱史料,尋找揭開封印的辦法了!”
曹澤說道:“看樣子,第一階段是成熟圓滿了,接下來是該你傳出第二段謠言!”
“嗯,我明天就會散佈出去,再給喧鬧的玄黃大陸,點燃一把火,燒的越大,對我們越有益!”江凡道。
“喏,這是那個蘇滬收集整理成冊的情報,我已經看了一邊,給你!”曹澤把一本厚厚的書籍,遞給江凡。
“你這次可真是找對人了,那個蘇滬收集情報還真是有一手,長安城內,方方面面,幾乎都詳細的記載,我已經給了他五十萬純陽丹,讓他繼續努力。”
江凡接過書籍,眉頭微皺,取出懷中的身份牌,散發著柔和的光芒,上面浮現著幾個字,王致講述心學。
“曹澤,有堂講學要聽,我先行一步了!。”
“呵呵,你現在可是被學宮重點關注,竟然連續一個月不去聽講,已經好些聲音在說你恃才傲物,不把學宮講師放在眼裡。”曹澤輕笑道。
江凡一臉無辜,告別曹澤,便朝春秋學宮走去。
江凡腳程不慢,但是趕到講學地時講學就快要開始了,從莊園地到講學地,足有五百里。
一個清瘦儒雅的中年人盤膝坐在講學臺上,長鬚飄飄,微閉眼眸,旁邊懸掛著一尊警鐘,而下方則已經席地而坐上了數萬名學子,這些人中有儒生,也有其他百家的學子,整個春秋學宮,崇尚的就是這種自由的學習氛圍,並不強制限制。
百家爭鳴,經過無數年的鬥爭,已經不再相互牴觸甚至仇視,而是早就開始相互融合,借鑑對方的優點,以完善自己。
江凡在最後面,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挺直腰板,等待講學的開始。
鐺鐺!古樸沉厚的鐘響響起,眾學子一個個目視前方。
“各位學子,鄙人王致,今日便是為各位講述心學理論。”
王致說道:“心學,源自聖人王陽明學說思想,王陽明四句教曰: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心學的主旨便是‘致良知’”。
王致的聲音不大,直接在眾人耳邊響起,說話不急不緩,非常有韻律,聽著他講學似乎是一種享受。
後面便是解釋心學理論,按王致所說,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
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
致良知便是迴歸無善無惡的心,不受外界『色』,欲,情干擾,以‘心’來判斷善惡好壞,然後行事,做到知行合一。
心學提出‘心外無物’,‘心即是理’,‘心即是宇宙’等思想,認為人的良知不是因為學識的增長而能增長的,而是本身就存在的,需要不斷拷問己心,發明本心,做到無善無惡的境界,一切皆在心中。
所以不提倡著書,甚至言,‘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
由此而引申出心學一句重要的理論或說是口號,那便是“人人皆可成聖。”即使不是讀書人的平民百姓,只要掌握方法也可以成為聖人。
王致確實當得起大儒之稱,雖沒有口吐蓮花,地湧金蓮,但一句句至理從他口中提出,都有一種發人深省的頓悟。
心學是以‘心’為中心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龐大駁雜理論,接受了道家佛家思想,對儒學進行改造,王陽明自成一家,也因此而成聖。
喜歡無上聖道請大家收藏:()無上聖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