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口若懸河,一直講了近兩個時辰,才算略微闡述完心學的思想及自己的一些感悟,而下面的學子們也是聽聽的津津有味,雖然他們以前也熟讀心學典籍,但是在一些感悟上肯定比不上常年研究心學的王致。
在江凡感覺中,雖然心學偏離了正統儒家思想,但是也有眾多值得人借鑑的地方,有些思想至理深刻。
心學所說的無善無惡便是儒家天人之境的另一中說法,其中提倡的‘知行合一’,是要求人要思想與行動統一,以追求人生,宇宙至理,這些都是為大道至理。
在江凡的感覺中,這個世界中唯物或者唯心並沒有對錯之分,只不過是通向大道的兩條不同的道路,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就比如自人們信仰中誕生的神靈,就是徹底的唯心表現,而且強大無比。
“王師,按您所說,心即是理,萬理皆在心中,為何我沒有在心中找到武道至理呢?”一個學子舉手,得到王致同意後,站起身來來,出聲問道。
“萬理皆在心中,需要我們不斷的發明本心,找回無善無惡的心,然和知行合一。你沒有明白武道至理,是因為你還沒有發明本心,沒有明悟本心,如何能在心中找到武道至理。萬物存乎一心,吾心即宇宙,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王致解釋道。
“王師,發明本心後,是否吾心與汝心相同?”另一個學子問道。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東南西北海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王致道。
之後,便是一些學子提問,王致耐心的為他們解說心中疑『惑』,詳盡而細緻,讓人回味無窮,感悟良多。
江凡靜靜的聽著,心學唯心,萬物至理,皆在心中,雖然肯定了心的強大,但是卻絕對過分誇大了心的作用,江凡無法理解,如果需要參悟輪迴法則,那是否可以直接拷問本心就可以呢?
雖然心中疑『惑』不解,但是江凡卻沒有出言批判心學是錯誤的理論,畢竟這套理論能夠傳承下來,並被主流所接受,王陽明更是號稱集儒家之大成者,其中肯定有諸多常人無法知道的理論,這是心學的根本,不輕示於人。
王陽明成聖後,寫出一本典籍名為《本源心經》,整個學說思想圍繞《本源心經》而延展出來,以它為基礎,江凡猜測,他不解的地方,或許在《本源心經》中能夠找到答案。
可是《本源心經》乃是王家秘傳聖經,根本不會拿出來,江凡就算有諸多不解,也是無奈。
王陽明被世人稱為儒家之集大成者,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寫出一部曠古絕世的《本源心經》,被世人評價為玄黃大陸最頂級的推算之術之一,儒家最強大推算之法,江凡懷疑,只有修煉了《本源心經》,才有可能做到心即宇宙的地步。
因此,雖然心學非常強大,但是實際上整個儒家體系中,除了王家人,幾乎沒有人研習,因為沒有最為關鍵的《本源心經》,再努力,最後學到的只能是心學的皮『毛』。
講學結束後,江凡便前往藏經閣,因為再度變化了容貌,避免被人認出來,倒是讓江凡省略了許多麻煩。不過這次並沒有再次改變靈魂氣息,因為學宮身份牌就是與靈魂氣息連線的,如果改變了靈魂氣息,學宮內一些需要身份牌的地方,他就進去不了。
春秋學宮的藏經閣只是一座九層的建築物,看上去並不大,但是一走入其中,卻別有洞天,整個藏經閣就是小世界,無比廣大,一排排高大的書架延長到盡頭,不知道有多長。
藏經閣內,充斥著無盡的文明氣息,似乎快要濃郁的化為文明之火,烈烈燃燒,江凡一進入其中,頓時感覺到神清氣爽,心神空明,似乎一下子就要頓悟一般。
整個藏經閣內也不知道收納了多少書籍,自遙遠的上古到如今,蘊含了整個人族全部的傳承文明,無數人傑的智慧,是人族的核心存在。
藏經閣共有九層,越是往高層,典籍越珍貴,其中不但有無數文籍,同樣飽含著無數武籍,每一個學子都可以任意閱讀。
不過每一層樓道口都有一層封印,只有實力達到的人才可以進入,以江凡天衝境境界,可以進入前四層,最高層九層,據說裡面放置的都是聖經及只有聖人才有資格閱讀的書籍,只有聖人才可以進入,不過自從聖人消失後,第九層就從來沒有人能夠進入過。
江凡一路朝上,直接越過四層,朝第五層走去,因為第五層的修為限制是命魂境,江凡雖然才天衝境,但是其實力卻不比一般的命魂鏡差,要知道,當初江凡才是氣魄境的時候,就能夠和命魂鏡的老妖,打的不相上下。
現在的江凡已今非昔比,修為無限制接近命魂鏡,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江凡按照《百轉千化勁》上,關於三倍疊勁的理論猜想,經過多次改進修煉,終於掌握了三倍疊勁的方法,實力更加強大,可以施展出本身四倍的力量,根本不懼任何地魂境強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