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修回到府中與戚靈兒寫好信,將信與單筒望遠鏡一併交給一個信得過的家僕,讓他立刻前去京師把東西親手送到戚少保府上。
這件事安排妥當,寧修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便是要準備去南京的事宜了。
既然要去拜會徐小公爺,總也不能空著手去。寧修索性帶了些香皂、葡萄酒,相信魏國公府的貴人們一定會喜歡。
與父母、七郎、十郎辭別後寧修便來到了碼頭。
與之同行的還有劉惟寧和孫悟範。
前者剛剛中舉意氣風發,自然不想窩在江陵一地,聽聞寧修要去南京立刻巴巴的湊了過來。
至於孫悟範就更不必說了,他與徐小公爺本就交情不淺,徐小公爺請寧修去南京時也順帶加上了他。
現在寧修要去南京,他焉有不去之理?
八月流火,天氣轉涼。寧修等人換了稍厚的袍衫,清點了行囊便登船出發。
為了方便他們包下了一艘平底小沙船。
這是在長江上航行的最平常的船隻,一般可以容納三五十人。
現在連帶上船伕也不過十人,卻是十分寬敞。
寧修與孫劉二人來到內艙,圍著桌幾坐了下來。
船家早已備好了酒菜,三人只需要大快朵頤,開懷暢飲即可。
這便是包船的好處了。
若是拼船,人多雜亂不說,酒菜吃食也分不到多少。最重要的是船隻沿途停靠太多,上船下船的人無數,太影響心情。
包船就免去了這些煩惱,船家一趟只拉他們這三名船客,但相應的坐船的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不過這點銀子對於已經腰纏萬貫的寧修來說實在不算什麼。
“哈哈哈,說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去南京呢。想那金陵乃六朝古都,金粉彙聚之地。秦淮河畔更是繁華無比,這次劉某一定要去體驗一把!”
聽到劉惟寧這番話,寧修嘴裡的酒差點噴了出來。
“咳咳,劉兄,這秦淮河有什麼好去的?不若去夫子廟,燕子磯看看,再不濟爬爬紫金山也好啊。”
寧修可不想一去金陵就和劉惟寧逛青樓。
這要是傳出去,新科解元和同年舉人一起逛窯子,也太不雅了。
孫悟範倒是擠了擠眼道:“嘿嘿,我看劉朋友是有眼光的。秦淮河那可是整個金陵最繁盛的地方,便是夫子廟,烏衣巷也比不了啊啊。寧賢弟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嗎,不到秦淮非好漢...”
寧修滿是狐疑的盯著孫悟範:“倘真有這句話?”
“有,有的。”
孫悟範嚥了一口唾沫,侃侃而談道:“寧賢弟你是不知道啊,那秦淮河的姑娘個個貌若天仙,也她們比起來,江陵城的花魁都是村姑啦。”
寧修見這死胖子一臉淫笑,便踹了他一腳笑罵道:“孫兄差不多得了,你這哈喇子都流下來了。”
孫悟範連忙去擦嘴角的垂涎,尷尬的笑了笑。
“哈哈,到時候我領著寧賢弟和劉朋友好了,南京我熟啊。”
這點寧修倒是認同的。
因為經商的緣故,孫悟範肯定沒少往南京跑,對於南京肯定是十分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