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怎麼行?就算他很優秀,可也不能這麼胡來吧。”
“就是,咱們學校的老師,最低要求也得是985的博士,他還差得遠呢。他本科畢業在咱們學校當老師,咱們學校會被人笑話的。”
“別說當老師了,他就是當不代課的輔導員,都不夠資格啊。”
“咳咳,大家聽我說,”校長說道,“我覺得,林曉帆這個學生,很有潛力。僅僅是本科,就寫出很優秀的論文。為了留住這樣的學生,我們提供一些條件很有必要。僅僅是給他保研,恐怕他不會甘心留在咱們學校。”
“他論文寫得好,不代表教課的能力也強。無論怎麼說,一個大學剛畢業的人,毫無經驗,給自己的同齡人講課,很不妥。”
校長:“我有個折中的方案,錄用林曉帆為老師,但是不需要他代課,只需要他在實驗室裡搞科研寫論文就行。這樣,不用承擔風險,只用提供一點福利和特權,就可以讓他留在咱們學校。僅僅是那些論文,對學校的幫助都很大,要是能申請到專利,就賺大了。”
一些科研成果,是有可能申請到專利的。
“舒文華教授,你們知道吧,他當時就是破格錄取,留在學校。現在他對咱們學校的貢獻和在學校中的地位,想必你們都知道。”
在會議室裡的眾人討論著該給林曉帆哪些福利的時候,殊不知這些對林曉帆幾乎沒有吸引力。
而陳澤平發現,他來這裡參加會議,僅僅是因為他是林曉帆的輔導員。在學校領導們討論的時候,他完全插不上話,只能在一旁聽著。
————
華夏科學院,簡稱華科院,這是全國最高等級的科學院所,沒有之一!
這裡,代表著國內最高的學術水平,對國內的科技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居天然,是華夏科學院醫學部的一名院士。此時,他正在看《科學》雜志。
他看到一篇關於植物多糖的論文,這篇論文引起了他的興趣。從論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寫論文的筆力並不強,看得出來不是經常寫論文的人。
文章裡的內容,也不算太深奧。然而其中的一些實驗思維和邏輯,很新穎,讓居天然耳目一新。
他看了一下作者,林曉帆,這是一個來自金江大學的本科生。他明白了為什麼這篇文章會被刊登在《科學》上,一個本科生有這樣的思維,很難得,這絕對是一個科研天才。
對於科研來說,知識儲備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特的理解和創新性思維。這兩點,林曉帆都體現了出來。
“這是一個好苗子。”
居天然有些興奮,他已經好久沒有因為一個學生而這麼興奮了。華科院,作為科研院所,同樣招收研究生,和普通大學招收研究生一樣。
不過,他們招收研究生很嚴格,不是絕對優秀的學生,根本沒有信心報考。敢報考華科院研究生的,都是魔都大學和華清大學這種名校的本科生。
即使是這些優秀的本科生,居天然也不一定看得上眼。
居天然看中林曉帆的,不是他能在《科學》上發表文章。對於居天然這個華科院的院士來說,他想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輕而易舉。他這個等級,已經不看重《科學》這樣的雜志,他們在乎的,是能在米國《science》這樣的雜志發表文章。
魔都大學和華清大學的本科生中,也有能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的學生。可是,這些論文,都是仗著魔都大學自身強大的科研實力,在教授的指導下,靠著先進的實驗儀器完成的。
林曉帆,靠著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創新性的實驗思維,寫出了一篇讓居天然眼前一亮的論文。
“不知道他報考了哪裡的研究生,算了,先不管這些,我還是盡快聯系他吧,相信他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只有在我這裡,他才能發揮真正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