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尋聽到賀廣問起親事,思慮一番後,回道。
“世伯,這就說來話長了。我自從得外祖之薦舉,最初入鄱陽周太守麾下任軍司馬。後來隨周太守參陣石亭,大敗曹休。
石亭功成之後,周太守言鄱陽境內已無戰事可立功升職。於是又推舉我前去交州參戰。
當是之時,交州士徽陰蓄異志,圖謀不軌。我到交州之後,奉呂隆將軍之命。剷除廣信士家,以斷士徽一臂。
後來成功剷除廣信士家,呂隆將軍答應我,若士徽謀叛,便調我參陣。
這時周太守又向朝廷推舉我任建安縣尉,以平靖建安山越之患。我得令之後,又去建安征剿山越。歷時一年,士徽謀叛。呂隆將軍遂履約,調我參陣。
我在交州歷經數十戰,終於得升校尉之職。呂隆將軍惜我之才,於是將其妻妹介紹於我,欲與我為親。
我得呂隆將軍做媒相助,這才能與步家定親。迎娶步家之女”。
賀廣聽完黃尋這些年的際遇後,不禁感嘆道。
“未想五年之間,遠達竟經歷如此多的戰事。從一軍司馬躍升到校尉之職,也是遠達一刀一槍搏殺出來的。遠達,你這校尉之職,實至名歸啊”!
“當初外祖不也是從小兵當起,一步一步奮鬥到侯爵之位嗎?
我欲效外祖之武威,百戰成名。搏得封侯之位,光耀門楣,封妻廕子”!
“說得好!我為遠達之大志,壯矣!大丈夫生於世,就該有如此雄心壯志。來,我恭祝遠達早日達成此壯志,飲勝”!
黃尋自然又是起身相飲。二人宴飲談論達一個時辰後,賀廣說道。
“遠達,今日時辰已遲。明日清晨,我再帶領遠達前去拜祭家父”。
“尋一切謹遵世伯之命”。
“好。遠達,今日你便在我府中歇息吧。明日一早也好隨我出發”。
“諾”。
黃尋於是命李開回去通報徐大等人,然後安然就寢。次日清晨,黃尋隨賀廣前去賀齊的墓地拜祭。
黃尋到達賀齊墓碑之前,直接跪下。先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悲泣說道。
“悲乎外祖,孫尋來奠。喪服之行,已歷五載。尋不負恩,功緻校尉。從軍報國,平靖山越。石亭之戰,陣殺賈逵。身赴交州,誅除叛逆。南援鹹驩,驅逐外夷。孫尋之業,俱細報來。謹達外祖,以期佑曉。孫尋之心,感激涕零。在天之靈,請以安息”。
黃尋誦完這篇奠文後,再次伏地痛哭起來。在一旁的賀廣聽到黃尋的這篇奠文,瞬間也是止不住地淚流,也跪在地上痛哭起來。
兩人嚎啕大哭了半個時辰,終於收拾好悲泣的心情。最後將所有貢品一應端上,進行祭拜。
黃尋將所有的祭禮施行完後。賀廣說道。
“遠達對家父之情,我亦深受感觸。日後遠達便為我賀家親侄,有什麼事需要我賀家去辦的,說一句就是。我賀家盡力為之”。
“世伯,我受外祖賜字之恩,此本是我之榮幸。祭拜外祖乃是我之真心,非為賀家之助也。世伯這樣說,就太讓我委屈了”。
“遠達,我知你一片真心。所以我也真是,視遠達為親子侄對待。子侄有難為之事,做尊長的難道不該出手相助嗎?你休要委屈”!
“世伯,我知錯了。從此以後,世伯便是我之尊長。我當以父事之”。
“遠達能這樣想就行了。我也為有遠達如此一個,有才能的子侄而驕傲啊”。
二人見已至午時,於是回到賀府用膳。兩人一邊飲酒,一邊縱論古今典故,暢談甚歡。
正當二人聊得甚為投契之時,賀府一個下人突然闖進來。將一封書信遞給賀廣,並言是緊急要事。
賀廣聽到是緊急要事,顧不得呵斥下人的無禮之舉,急忙拆開書信看了起來。結果越看越心驚。
黃尋看到賀廣臉色不對,於是問道:“世伯,發生了何事。為何神色如此慌亂”?
賀廣回道:“唉,我二弟賀景為餘姚縣令。現今被潘平所挾制,欲以其為質,渡海投魏。於今陷入危困矣”!
“世伯,這潘平是何許人也?竟敢挾制朝廷命官,犯我大吳法度”。
“遠達,你有所不知。這潘平乃是故將軍潘璋之子也。因剋扣軍餉,又欺凌百姓,霸佔民女,攪得一方不靖。所以被朝廷革職奪官,發配至會稽郡句章縣反省。
未想其還是兇性不改,竟然聯絡我朝叛將韓綜,欲渡海北上徐州投魏。先用其私兵襲殺句章令,佔領句章。又以詭計挾制我二弟賀景,控制餘姚。現在潘平正打造大船,欲從餘姚出海,北上徐州投魏。我剛得到二弟心腹手下傳書,故此煩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