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普和孔弈聽完黃尋的解釋後,皆是沉醉於這兵法韜略之中,久久無法出離。
過了許久,張普首先說道:“今日聽遠達暢論兵法奧義,我等真是所學甚多,受益匪淺。遠達有此韜略,日後必將比肩陸大都督之位,成為我朝又一鎮國柱石也”。
孔弈也出言說道:“我得遠達所授之兵法軍略,這次去剿滅常俱便有策可行了。多謝遠達為我傳授此兵法韜略”。
“令暉不必如此。你我相識一場,雖以前只有一面之緣。但君子之交,貴在知心。你我投契,我自然當全力相助”。
“說得好。遠達,飲勝”!
黃尋談論完兵法韜略後,又與張普和孔弈暢飲閒聊起來。這一通宴飲直到夜暮,方才散席。
次日,黃尋來跟張普告辭。當張普聽說黃尋欲東行至剡縣,然後再去山陰時。不由出言說道。
“遠達何必繞遠從剡縣經過呢?諸暨以北有會稽山,翻越會稽山便可以到達山陰。遠達難道不知此路”?
“啊,我還真不知道。從剡縣經過,是我在烏傷詢問縣令士匡時,他告訴我的”。
“士匡畢竟是交州之人,不知此地地理,只知官道通途。他告訴你的是官道大路,但是我諸暨百姓若北上吳郡,從來都是翻越會稽山過去。遠達,我到時候派個人當嚮導,領你翻越會稽山就行了”。
“好。既如此,尋就多謝仲興兄了”。
黃尋與張普拜別後,又來到軍營向孔弈告辭。
孔弈得知了黃尋的來意後,說道:“我還有許多軍略之事,將請教遠達。遠達何如此之快,便要離開諸暨”?
“令暉,我此次本是要去建業辦事,而且還要途經山陰去拜祭賀侯爺。實在是不能再耽誤行程了”。
“既然如此,我還有一事要請教遠達。遠達釋我疑惑之後,我便恭送遠達啟程”。
“令暉請說”。
“昨日遠達將兵略教授給我之後,我輾轉難眠。我思常俱藏身在茫茫的戴雲山之中,而我要進山征剿。這第一步就是要紮下軍營,然後派兵找到常俱的老巢。
遠達昨日所說的十六字方針,於我來說。倒變成了我是強勢一方,而常俱為弱勢一方。常俱若派兵襲擾我軍,到時為之奈何”?
聽到孔弈問出這個問題,黃尋思考一番之後答道。
“令暉,你身為朝廷將領,平逆統帥。自然是大勢在身,義討叛賊。你以堂堂王師前去征剿常俱,常俱定不敢正面與你相抗。這藏身山中,襲擾我軍。便是常俱最可能用的手段了,所以我明白你的擔憂。
但是令暉既為王師統帥,自然有朝廷大義在手。常俱麾下山越各部落,並非一心依附,甘願與常俱一起反叛。令暉還記得我所說斥候之用嗎?
令暉完全可以派斥候進山,說服那些不願依附常俱之部落倒戈來降。無論是給賞錢還是封官予地,只要能讓他們倒戈來降。那時令暉便可以讓這些部落,為間施策了”。
“遠達的意思,是用反間計擾亂常俱”?
“令暉想必也讀過‘孫子兵法之用間篇’。應知道‘用間有五,納其敵將而用之,再遣回施策,是為反間也’。
我以前在交州平叛之時,曾招納叛軍大將,而後再派其回叛軍用間。此計得成,方才能以數千疲累之師擊破叛軍上萬之眾。
令暉若想快速剿滅常俱,便要以反間計為主要施策手段。選擇才能出眾之斥候,前去招降常俱麾下大將,或者不願依附常俱的部落首領。這才能破解常俱的對峙襲擾戰術”。
孔弈聽到黃尋為自己定策反間計,當即眼前一亮。對黃尋躬身作揖,謝道。
“多謝遠達為弈指點施策,我知道該怎麼做了。遠達既然行程要緊,我便不再叨擾遠達了。遠達珍重”!
“令暉,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可再相見。不過你我俱為朝廷將領,為國討賊,義不容辭。希望你我二人,能各自立功建勳。到時候一起並肩作戰,共討曹魏”。
“遠達所言,我必竭力相圖。這次討伐常俱,便是我從軍以來第一功。絕不負遠達,為我定策施計之恩”。
“那我便恭祝令暉手到擒來,剿殺常俱了”。
黃尋和孔弈拜別後,回到驛館。這時李開過來說道:“主公,剛才有一人說他自己是縣令派來,給我們引路的”。
“哦,人在哪?快請他過來”。
“是”。
李開得令之後,馬上去將那人領了過來。那人見到黃尋之後,直接拜道:“小人鄭居拜見黃校尉”。
“你是張大人派來給我們當嚮導,翻越會稽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