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既有所命,李東自當遵行”。
“好,桓吉”。
“小人在”。
“你直接率領你麾下本部和李東一起去都龐相援,可行乎”?
“是,小人遵命”。
黃尋指派李東、桓吉兩人去援助戴良後,就算完成了呂岱臨行之前的吩咐。
李東、桓吉即刻出發,先去安定會合了桓深的軍隊,然後直接朝都龐行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時呂岱已經率軍進入鬱林境內。盤踞在鬱林郡府布山的費揚、黃亂和桓竭等桓衝餘黨得知桓衝被殺,龍編城破的訊息後,個個如喪考妣。及至又聞呂岱親自前來征伐。
費揚當即說道:“今桓將軍已亡,我等勢孤力薄,難以抵抗呂岱,不如歸降”。
桓竭卻反對道:“我等皆為桓將軍舊黨,若一旦歸降,必受斧刃加身。費大人難道忘了士徽之事乎”?
費揚聽到桓竭提起士徽,不禁沉默起來。
黃亂卻說道:“二位且聽我一言。布山經上次一戰,雖迫退呂岱,但城防已大受損害。若憑此城堅守,不足侍也。我意率領大軍棄布山,退守潭中。
潭中乃是費大帥本據之地,足可為依。我等退軍途中,沿途抄掠各縣,獲得糧草,全部往潭中集運。只要準備充足糧草,定可堅守譚中一月以上。
呂岱圍攻龍編已歷百餘日,若再圍潭中一月而不能下,其麾下士卒必生疲怠之心。到時我等乘機奉書請降,呂岱只能接受。此為以戰迫和之計也”。
聽到黃亂以戰迫和之策,桓竭喜道:“黃大人之策甚妙。若我軍現在歸降呂岱,彼趁攻破龍編之勝勢,必不容我等。要以我等首級為其功勞。而若讓呂岱知我等不能輕取,其只能退而納我等之降矣”。
費揚聽到黃亂、桓竭二人都說此計最好,遂依計行事。率領大軍棄布山,退守潭中。
呂岱進軍至布山後,看到無軍守城,問於百姓。才知叛軍已經退走,而百姓也不知退向何地。呂岱只能先駐軍布山,派出手下斥候前去打探叛軍動向。
黃尋鎮守龍編的日子就比較安逸了。連日征戰九真、交趾,黃尋軍終於得到了長久的休息時間。趁著這個休養時間,黃尋又開始在龍編募兵,補充戰損營建編制。
龍編作為交趾郡府,這人口還是挺多的。不然士徽、桓衝也不會以此為本據地起兵叛亂,欲割據稱王了。
這時派出去的探子回報呂岱,叛軍已經退守潭中。呂岱知道這個訊息後,率領麾下大軍進軍潭中。到達潭中後,呂岱馬上命令呂光、徵雄各率本部軍攻城。潭中攻防戰正式開始。
李東和桓吉到達都龐,戴良得知二人是黃尋派來支援的,心中大喜。有此生力軍加入必可攻破都龐,而這就是我戴良的大功了。
戴良立刻命李東攻南門,桓吉攻西門,桓業攻北門。戴良自攻東門,四面合圍,不放一路。
連續攻戰三個時辰後,李東斬殺城頭指揮官冉述之子冉嚴,首先攻佔了南門。隨著李東攻佔南門,冉家堅守不墜計程車氣如開閘洩洪一般瞬間奔洩而盡。南門的冉家族兵開始潰逃。
南門的惡耗傳到其餘三門,連鎖效應之下,其餘三門守兵也紛紛抵擋不住吳軍的進攻,潰散而逃。
戴良見終於攻破了都龐城門,命全軍直接進攻冉家宗府。要將冉家族人悉數斬殺,成為自己功勞簿上的數字。
命令傳到李東、桓業、桓吉三人耳中,三人馬上遵令而行。反正冉家跟桓家沒有關係了。桓家已經棄暗投明,為朝廷王師一員。
冉述聞府外吳軍攻殺之聲愈來愈大,知道城池已經被破。冉述也是挺有骨氣,沒有想著投降。而是命家中奴僕放火,燒燬冉府。自己則自盡以全名聲。
放火也是為了將冉述遺體燒燬,免得被戴良割了首級拿去請功。冉述全家七十一口人盡皆投入祝融氏的懷抱。
戴良見冉述府邸燃起大火,命手下不必理會,去擊殺其餘的冉家族人。
這一日,冉家全族三百四十八人被殺。算上都龐守兵以及戴良指認的一些亂民,戴良終於湊足了千人之數。
都龐冉家除冉彬和一些縋城而出,想著為冉家尋找靠山,而後消災的族人外,全族覆沒。
戴良馬上向孫權寫報捷奏表,奏中提到自己已經平定九真,斬獲以千計。九真靖清,叛賊絕跡。
喜歡尋戲三國請大家收藏:()尋戲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