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彥等人來至黃尋的軍帳後,黃尋首先說道。
“如今我已派徐四前去探查敵軍情形,在徐四未歸之前,我想聽聽你們對當前形勢的見解”。
李開聽到又談看法了,當先出言道。
“主公,如今我軍已經擊敗了夷人象兵。料夷人也就這點招數,不可能還有其餘招數來抵抗我軍。
我等現在只需把夷人剩餘的象兵消滅,諒夷人的武器、甲冑均不如我軍,我軍可一鼓作氣,一戰而定夷人。
到時夷人被滅,冷全失去援助,怎能是我軍對手。我這各個擊破之策,還請主公明察”。
黃尋聽完之後,總結了下李開的意思。也就是說先把夷人滅了,然後再收拾冷全。冷全軍畢竟是以桓家的私兵為主與夷人還是有分別的。
對了,冷全的手下是桓傢俬兵。李開的建議點醒了黃尋,桓家鎮守無編的是桓衝的親信桓紀。而冷全只是桓紀的副將,自己因為被冷全擊敗一次,所以將冷全認為是敵軍的統帥。
但是敵軍的真正統帥是桓紀啊。這樣就可以施離間計了。冷全這次失敗正可以當做由頭,只要自己派人去跟桓紀接觸,讓桓紀直接撤退。依冷全的高傲性格,其還有兩千五百可用之軍,而且夷人還有剩餘勢力為援。
冷全必不甘撤退,定會繼續與我軍周旋。到時桓紀要撤,冷全要戰,這就是他們矛盾之激發點。自己只要派個人去告訴桓紀,撤退才是現在的唯一選擇,那桓紀必撤。其與冷全的作戰意圖衝突,到時必生內訌,這就是我軍的機會。
黃尋想好了離間之計,卻還沒想好由誰去實施。畢竟派這個人去跟桓紀接觸就有點困難了,更別說能左右桓紀的決策。黃尋想到這裡,看向帳內諸人。
黃尋看見眾人都望向自己,才反應過來自己想問題太入迷了,還沒回應李開剛才的建議呢。
黃尋於是將自己想的離間之計告訴了眾人,眾人聽到黃尋的離間之計後都拍手叫好。當黃尋提出由誰去施行,怎麼施行時,李開說道。
“主公怎麼忘了,我軍還有一個桓家家主,只要把他叫來一問,必有答案”。
李開的話點醒了黃尋。的確,自己只從自己手下來想問題,怎麼就忘了還有這位桓家家主呢。黃尋於是將桓治再次召來。
桓治剛拒絕了黃尋讓自己去勸降冷全的事,這時又聞黃尋要見自己,當下心中不安,不會是要拿我算賬吧。就這樣,桓治懷著這種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黃尋帳中。
黃尋將離間計的想法告訴桓治後,問桓治有什麼建議。桓治聽到原來是讓自己出主意,不是算賬,也覺釋然。桓治想了想後說道。
“在無編以西百六十里,有一座鄔堡,乃是我桓家建造的防禦夷人的要塞,其中有兩百人駐守。其屯長乃是我親自任命的,我可以前去召他投靠。
只是前段時間,我軍被冷全包圍,而且那裡離無編城的確有些遙遠。路途之中夷人遍佈,所以我也不曾考慮。
現在既然黃校尉欲行離間之計,我可以前去召他來歸。然後讓他去投桓紀,告訴桓紀,桓衝被圍,急需援兵讓桓紀速速回援。這樣一來桓紀必然要撤軍回援,那黃校尉之離間計可成矣”。
黃尋聽到桓治果然有辦法,當下命趙達護送桓治去那鄔堡,招納桓治舊部。
趙達領命後,率領摧鋒營兩百人護送桓治前去鄔堡行事。
黃尋定下計劃後,自然解散眾人,也去參加將士們的慶功宴,吃點象肉,與將士們同樂。
黃尋在無編繼續等待徐四的訊息。這時趙達率領兩百名摧鋒營戰士護送桓治終於到了鄔堡。摧鋒營的腳程可不是蓋的,趙達為求速度,直接命人用竹子做成個簡易滑竿,抬著桓治行軍。所以很快就到了桓治所說的那個鄔堡。
桓治一路顛簸,雖然坐著,但是摧鋒營的腳程何其快,桓治可以說一路都是顫著過來的。但是趙達本就不喜說話,桓治接觸之後也不敢提出異議。
就這麼來到鄔堡後,桓治自然亮明身份。鄔堡的屯長是桓治的親信,自然馬上將桓治讓入堡內,趙達跟隨而進。
當桓治告訴這個名叫阿黎的屯長,桓家的驚變後。阿黎才知道桓治已經被桓衝奪權,而且桓衝還叛亂朝廷的事。畢竟阿黎作為戍守邊塞的部隊,長時間都很難從外部得知這些訊息。
桓治讓阿黎冒險去桓紀那裡,告訴桓紀撤兵回援的訊息。阿黎知道這是危險的事情,但為了報答桓治的知遇之恩。將自己一個夷人提拔到屯長之位,可謂是破格取用自己了。
畢竟夷漢之別在九真還是很深的,桓治作為桓家的家主,能提拔一個夷人做到屯長之位,也是對阿黎來說很大的恩遇了。
桓治見阿黎答應了前去桓紀那裡傳播撤軍的訊息,也是大喜,當下好好勉勵了一番阿黎。阿黎在與桓治喝酒餞別後,就帶著自己部下五十人去往桓紀軍。
剩下的一百五十人自然被桓治收為直屬了。桓治終於有了自己的部下,不再是光桿司令了。然後趙達搬空了鄔堡的物資,帶這些成為桓治部下的兵回到無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