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竹邊演練邊對眾弟子解讀丹青功法的奧妙之處。
蕭疏在一旁細心看著,專心聽著,他覺得自己對丹青功法的瞭解更深了一層,丹青用力在於點,而非面。
各個門派功法往往講求功力的大氣磅礴,推山倒海,用足以罩住敵方的功力,攻擊敵方全身,即使未正面擊到敵人,也可以讓掌風傷到敵方。
而這樣做,往往功力就分散到大面積上,功力大大減弱,不如將所有功力集於一點,更具威力,更迅疾。
丹青劍法的精髓也是在於此,雖舞出了萬點劍影,但只有一點是真的,其他劍影都是迷惑地方的,一旦看準機會,那一點容納全身功力的劍影就可以擊穿任何強敵。
懷竹講,劍只不過是一個爭戰的工具,而具體運用時,還是在人,人只有做到劍人合一,才能殺敵於瞬間。
也就是說,強力殺敵,並不至於你的劍是否鋒利,習練者必須做到,心到劍到,劍到力到,殺敵的不是鋒利的劍鋒,而是灌注於劍鋒上的內力。
所以說,劍法只是注重於巧妙,而真正是否能制敵百步外的還是一個武者的功力強弱。
蕭疏明白懷竹的意思,要想從根本上提升丹青功法的威力,還必須提升一個人的功力。
丹青派功法當然很注重如何提高一個人的功力,蕭疏在一點一滴地領會著,習練著。
自始至終,懷竹都是面對所有弟子講述、習練著,從沒有專門指導過任何一個弟子。
蕭疏當然沒有機會單獨請教懷竹如何盡快習得丹青功法,他想這樣做時,懷竹都是故意避開了。
漸漸地,蕭疏明白了,其實懷竹是故意躲著他,不給他單獨請教的機會。
蕭疏不知道,懷竹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以前是礙於高逸是大公子的人,不能做偏向於他的事,而現在高逸死了,按說懷竹不應該顧及過多了。
可從懷竹的種種行為來看,懷竹似乎對他的態度並不比此前好些。
此中的原因是什麼,只有懷竹一個人知道了。
蕭疏沒有別的辦法,至少懷竹細心講述了,對於在場的錦衣弟子都是公平的,對他也同樣,至於達到什麼程度,完全在於自己了。
懷竹要求錦衣弟子每天習練的時間並不長,所以,蕭疏就有很多的空閑時間,除了偷偷地習練問天功法外,他就是去於天峰。
碧月潭能幫著他提升功力,他不會放棄碧月潭。
碧月潭裡的水草的原力依舊強勁,源源不斷地沖擊他的氣脈,每次,他都能感受到氣血自動遊走沖蕩的爽快。
當然,左臂吸納潭水的至寒之氣也沒有停留過,至寒之氣沒有傷及他的身體,所以,蕭疏對此也不太過在意了,直到潭水沸騰了,他才會躍出碧月潭。
《藥王志》,他已經悉數看了一個遍,各種各樣的丹藥,功效也是千奇百怪,有提升功力的,有改變筋骨洗髓的,甚至有改變氣血的。
他竟在《藥王志》裡看到過有關是頂級藥人的功效甚至要遠遠高於任何丹藥,能讓人起死回生,根本改變用者的狀態,但具體如何煉制藥人的那一部分,蕭疏沒有看到,好像是被人故意撕掉了。